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氰基乙基硫烷基)苯甲酸 | 41907-41-9

中文名称
2-(2-氰基乙基硫烷基)苯甲酸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o-(β-Cyanoethylthio)benzoesaeure
英文别名
2-(2-Cyanoethylthio)-benzoesaeure;2-(2-Cyanoethylsulfanyl)benzoic acid
2-(2-氰基乙基硫烷基)苯甲酸化学式
CAS
41907-41-9
化学式
C10H9NO2S
mdl
MFCD02755570
分子量
207.253
InChiKey
UFZJYQUOCUCGS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86-187 °C(Solv: ethanol (64-17-5))
  • 沸点:
    409.9±30.0 °C(Predicted)
  • 密度:
    1.31±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6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
  • 拓扑面积:
    86.4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SDS

SDS:2675333ed19a84b8656cabd9d708c271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2-氰基乙基硫烷基)苯甲酸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三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3.0h, 生成 3-((2-(羟甲基)苯基)硫代)丙腈
    参考文献:
    名称:
    高自旋镍 (II) 配合物的顺磁 NMR 研究。双核与单核物种的受控合成、结构、电子和磁特性
    摘要:
    已合成具有不同 N/S 供体集的新不对称叔胺 (N(3)SR) 以提供单核和双核配合物。乙酸根离子用于完成围绕镍 (II) 原子的八面体配位球。可以控制单核系统向双核系统的轻松转化,以从同一配体产生单核或双核复合物。双核复合物 a(BPh(4))(2) ([Ni(2)(N(3)SSN(3))(OAc)(2)](BPh(4))(2))固态通过 X 射线衍射技术作为溶剂化物:a(BPh(4))(2).(1/2)[5(CH(3)OH).(CH(3)CN).(CH(3) )CH(2)OH)]。两个 Ni 原子是六配位的,并由一个二硫化物基团和两个双齿乙酸酯桥接。磁化率揭示了 J = 2.5(7) cm(-1) 的两个 Ni 原子之间的弱铁磁交换相互作用。UV-vis 研究表明六配位结构在溶液中持续存在。a(BPh(4))(2) 的 (1) H 核磁共振谱表现出明显的超精细移位配体信号。完整的共振分
    DOI:
    10.1021/ja010342k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Smrz,R. et al., Collection of Czechoslovak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1976, vol. 41, p. 2771 - 2787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limination reactions of .beta.-cyano thioethers: evidence for a carbanion intermediate and a change in rate-limiting step
    作者:James C. Fishbein、William P. Jencks
    DOI:10.1021/ja00223a028
    日期:1988.7
    Etude des reactions d'addition de thiolates avec l'acrylonitrile, le chloro-1 acrylonitrile et le fumaronitrile pour former des β-cyanosulfure et des reactions d'elimination correspondantes
    反应练习曲 d'addition de thiolates avec l'丙烯腈, le chloro-1 丙烯腈 et le fumaronitrile pour form des β-cyanosulfure et des 反应消除对应物
  • SMRZ R.; JILEK J. O.; SINDELAR K.; KAKAC B.; SVATEK E.; HOLUBEK J.; GRIMO+, COLLECT. CZECH. CHEM. COMMUNS <CCCC-AK>, 1976, 41, NO 9, 2771-2787
    作者:SMRZ R.、 JILEK J. O.、 SINDELAR K.、 KAKAC B.、 SVATEK E.、 HOLUBEK J.、 GRIMO+
    DOI:——
    日期:——
  • NOSRAT M. A.; NADIA S. J.; SUZAN J. A., REV. PORT. QUIM., 27,(1985) N 3-4, 459-462
    作者:NOSRAT M. A.、 NADIA S. J.、 SUZAN J. A.
    DOI:——
    日期:——
  • Paramagnetic NMR Investigations of High-Spin Nickel(II) Complexes. Controlled Synthesis, Structural, Electronic,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Dinuclear vs Mononuclear Species
    作者:Catherine Belle、Catherine Bougault、Marie-Thérèse Averbuch、André Durif、Jean-Louis Pierre、Jean-Marc Latour、Laurent Le Pape
    DOI:10.1021/ja010342k
    日期:2001.8.1
    sphere around nickel(II) atom(s). The facile conversion of mononuclear to dinuclear systems can be controlled to produce either mono- or dinuclear complexes from the same ligand. The dinuclear complex a(BPh(4))(2) ([Ni(2)(N(3)SSN(3))(OAc)(2)](BPh(4))(2)) has been characterized in the solid state by X-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s as solvate: a(BPh(4))(2).(1/2)[5(CH(3)OH).(CH(3)CN).(CH(3)CH(2)OH)]. The
    已合成具有不同 N/S 供体集的新不对称叔胺 (N(3)SR) 以提供单核和双核配合物。乙酸根离子用于完成围绕镍 (II) 原子的八面体配位球。可以控制单核系统向双核系统的轻松转化,以从同一配体产生单核或双核复合物。双核复合物 a(BPh(4))(2) ([Ni(2)(N(3)SSN(3))(OAc)(2)](BPh(4))(2))固态通过 X 射线衍射技术作为溶剂化物:a(BPh(4))(2).(1/2)[5(CH(3)OH).(CH(3)CN).(CH(3) )CH(2)OH)]。两个 Ni 原子是六配位的,并由一个二硫化物基团和两个双齿乙酸酯桥接。磁化率揭示了 J = 2.5(7) cm(-1) 的两个 Ni 原子之间的弱铁磁交换相互作用。UV-vis 研究表明六配位结构在溶液中持续存在。a(BPh(4))(2) 的 (1) H 核磁共振谱表现出明显的超精细移位配体信号。完整的共振分
  • Smrz,R. et al., Collection of Czechoslovak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1976, vol. 41, p. 2771 - 2787
    作者:Smrz,R. et al.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