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三甲基硅烷丙炔甲酯 | 42201-71-8

中文名称
三甲基硅烷丙炔甲酯
中文别名
3-(三甲基甲硅烷基)丙酸甲酯
英文名称
methyl (trimethylsilyl)propiolate
英文别名
methyl 3-(trimethylsilyl)propiolate;methyl trimethylsilylpropynoate;methyl 3-trimethylsilylprop-2-ynoate
三甲基硅烷丙炔甲酯化学式
CAS
42201-71-8
化学式
C7H12O2Si
mdl
MFCD04039783
分子量
156.257
InChiKey
XXGHAMBKHIDZD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71-75°C/11mm
  • 密度:
    0.937±0.06 g/cm3(Predicted)
  • 闪点:
    71-75°C/11mm
  • 稳定性/保质期:
    常规情况下不会分解,没有危险反应。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9
  • 重原子数:
    10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71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危险等级:
    3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3272
  • 海关编码:
    2931900090
  • 包装等级:
    III
  • 危险类别:
    3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280,P301+P312,P302+P352,P305+P351+P338
  • 危险性描述:
    H302,H315,H319,H335
  • 储存条件:
    密封、阴凉、干燥处保存。

SDS

SDS:240551e3754898c39096b22a3d68b09a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三甲基硅烷丙炔甲酯二异丁基氢化铝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0.25h, 以78%的产率得到3-三甲基甲硅烷基丙炔醛
    参考文献:
    名称:
    Novel one-pot synthesis of 5-alkenyl-15-alkynylporphyrins and their derivatisation to a butadiyne-linked benzoporphyrin dimer
    摘要:
    意外地通过[2 + 2]酸催化缩合反应,得到了5-烯基-15-炔基卟啉以及5,15-二炔基卟啉,其中这些非对称卟啉可以通过选择性地脱去炔基TMS保护基转化为丁二炔连接的二聚体。
    DOI:
    10.1039/b513848e
  • 作为产物:
    描述:
    三甲基乙炔基硅正丁基锂 作用下, 以 甲醇乙醚正己烷 为溶剂, 反应 10.0h, 生成 三甲基硅烷丙炔甲酯
    参考文献:
    名称:
    N -triflyl-propiolamides:制备和氨基转移反应
    摘要:
    N-三氟甲基磺酰基丙酰胺化物已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制备:a)分两步从末端炔烃制得的次要炔羧酸苯胺与三氟甲磺酸酐(Tf 2 O)和b)来自末端炔烃和芳基或异氰酸烷基酯的N-三氟甲基化。接着TF 2 Ó以连续的一锅反应。标题化合物是板凳稳定的,对水和醇不敏感,但可与多种胺亲核试剂进行氨基转移反应。相反,它们是氨,伯胺和仲胺,苯胺和肼的丙炔化的极好试剂。
    DOI:
    10.1016/j.tet.2019.05.02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the 2H-quinolizin-2-one scaffold via a stepwise acylation—intramolecular annulation strategy
    作者:Swaminathan R. Natarajan、Meng-Hsin Chen、Stephen T. Heller、Robert M. Tynebor、Ellen M. Crawford、Cui Minxiang、Han Kaizheng、Jingchao Dong、Bin Hu、Wu Hao、Shu-Hui Chen
    DOI:10.1016/j.tetlet.2006.05.089
    日期:2006.7
    A rapid entry into the 2H-quinolizin-2-one starting from 2-alkyl pyridine has been developed. Initial deprotonation of a 2-alkyl pyridine followed by acylation with a β-TMS-propyonate derivative provides acyclic precursors that after deprotection undergoes a 6-endo-trig cyclization to yield the desired 2H-quinolizin-2-one derivative. This synthetic strategy was found to be generally applicable as evidenced
    已经开发了从2-烷基吡啶开始快速进入2 H-喹啉嗪-2-酮。2-烷基吡啶的初始去质子化,然后与β-TMS-丙酸酯衍生物进行酰化,提供了无环前体,其在脱保护后经历了6-内-trig环化,从而生成了所需的2 H-喹啉嗪-2-一衍生物。从这封信中的各种例子可以看出,这种综合策略普遍适用。
  • Approaches to the Synthesis of (±)-Strychnine via the Cobalt-Mediated [2 + 2 + 2] Cycloaddition:  Rapid Assembly of a Classic Framework
    作者:Michael J. Eichberg、Rosa L. Dorta、Douglas B. Grotjahn、Kai Lamottke、Martin Schmidt、K. Peter C. Vollhardt
    DOI:10.1021/ja016333t
    日期:2001.9.1
    Five synthetic approaches to racemic strychnine (1), with the cobalt-mediated [2 + 2 + 2] cycloaddition of alkynes to indoles as the key step, are described. These include the generation and attempted cyclization of macrocycle 8 and the synthesis of dihydrocarbazoles 15, 22, and 26 and their elaboration to pentacyclic structures via a conjugate addition, dipolar cycloaddition, and propellane-to-spirofused
    描述了外消旋士的宁 (1) 的五种合成方法,其中钴介导的炔烃与吲哚的 [2 + 2 + 2] 环加成反应是关键步骤。这些包括大环 8 的生成和尝试环化以及二氢咔唑 15、22 和 26 的合成,以及它们分别通过共轭加成、偶极环加成和推进烷到螺旋融合骨架重排形成五环结构。最后讨论了1的成功全合成。烯炔基吲哚 40 与乙炔的环化和胺 49 的正式分子内 1,8-共轭加成形成五环 50,突出了短而高度收敛的路线(最长线性序列中的 14 个步骤)的发展。
  • Cobalt-mediated [2 + 2 + 2] cycloadditions of alkynes to the indole 2,3-double bond: an extremely facile entry into the novel 4a,9a-dihydro-9H-carbazole nucleus
    作者:Douglas B. Grotjahn、K. Peter C. Vollhardt
    DOI:10.1021/ja00268a060
    日期:1986.4
    by the indole nucleus and its presence in a multitude of natural products selective alteration of its structure has commanded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synthetic attention. Part of this effort has involved the utilization of the 2,3-double bond in Diels-Alder and other cycloadditions. The authors report a novel mode of reactivity of this bond in the presence of eta-CpCo reagents: the (2 + 2 + 2) cycloaddition
    由于吲哚核表现出极其多样化的生理活性,并且它存在于多种天然产物中,因此对其结构的选择性改变引起了相当多的综合关注。这项工作的一部分涉及在 Diels-Alder 和其他环加成反应中利用 2,3-双键。作者报告了在 eta-CpCo 试剂存在下该键的一种新反应模式:(2 + 2 + 2) 环加成到两个炔烃以提供迄今为止未知的 4a,9a-二氢-9H-咔唑核,如并入各种复杂的多环二烯。该方法首次证明了在 CpCo 介导的环化中激活芳香双键的可行性,并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将几个环融合到吲哚部分上。
  • 一种硅噻菌胺的合成方法
    申请人:杭州师范大学
    公开号:CN105111229B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为解决目前合成硅噻菌胺存在合成工艺比较繁琐,生产过程中副产品很多,对环境的污染严重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硅噻菌胺的合成方法,(1)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以三甲基硅基乙炔为原料,在有机碱作用下与氯甲酸甲酯反应得到三甲基硅基丙炔酸甲酯;(2)三甲基硅基丙炔酸甲酯与烯丙基胺在催化剂作用下在溶剂中反应得到N‑烯丙基‑3‑(三甲硅基)丙炔酰胺;(3)N‑烯丙基‑3‑(三甲硅基)丙炔酰胺与3‑巯基‑2‑丁酮在碱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回流反应后脱水得到终产物硅噻菌胺。本方法所使用的原料廉价易得,路线简洁,收率较高,并且避免使用叔丁基亚硝酸与氯化亚砜等对环境污染严重的试剂。
  • 一种农药硅噻菌胺的合成方法
    申请人:杭州师范大学
    公开号:CN105085564B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为解决目前农药硅噻菌胺合成工艺中存在交换反应收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农药硅噻菌胺的合成方法,(1)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以三甲基硅基乙炔为原料,在有机碱作用下与氯甲酸甲酯反应得到三甲基硅基丙炔酸甲酯;(2)三甲基硅基丙炔酸甲酯与3‑巯基‑2‑丁酮在碱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得到4,5‑二甲基‑2‑(三甲基硅基)噻吩‑3‑甲酸甲酯;(3)4,5‑二甲基‑2‑(三甲基硅基)噻吩‑3‑甲酸甲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烯丙基胺反应得到终产物农药硅噻菌胺。该方法所使用的原料廉价易得,路线简洁,总收率较高,并且避免使用叔丁基亚硝酸(t‑BuONO)与氯化亚砜等对环境污染严重的试剂。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 麦撒奎 鹅膏氨酸 鹅膏氨酸 鸦胆子酸A甲酯 鸦胆子酸A 鸟氨酸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