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D-1-O-(L-O-acetylmandelyl)-3,6-di-O-benzyl-4,5-di-O-(p-methoxybenzyl)-myo-inositol | 191488-21-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D-1-O-(L-O-acetylmandelyl)-3,6-di-O-benzyl-4,5-di-O-(p-methoxybenzyl)-myo-inositol
英文别名
[(1R,2R,3S,4R,5S,6R)-2-hydroxy-4,5-bis[(4-methoxyphenyl)methoxy]-3,6-bis(phenylmethoxy)cyclohexyl] (2S)-2-acetyloxy-2-phenylacetate
1D-1-O-(L-O-acetylmandelyl)-3,6-di-O-benzyl-4,5-di-O-(p-methoxybenzyl)-myo-inositol化学式
CAS
191488-21-8
化学式
C46H48O11
mdl
——
分子量
776.881
InChiKey
LRJUARVKIQOAHR-MYJAXEPA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5
  • 重原子数:
    57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
  • 拓扑面积:
    128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1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D-1-O-(L-O-acetylmandelyl)-3,6-di-O-benzyl-4,5-di-O-(p-methoxybenzyl)-myo-inositol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0.5h, 以99%的产率得到L-1,4-di-O-benzyl-5,6-bis-O-p-methoxybenzyl-myo-inositol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of the enantiomers of myo-inositol 1,2,4,5-tetrakisphosphate, a regioisomer of myo-inositol 1,3,4,5-tetrakisphosphate
    摘要:
    本文描述了合成外消旋肌醇1,2,4,5-四磷酸DL-Ins(1,2,4,5)P4 5ab及其对映体D-和L-肌醇1,2,4,5-四磷酸5a和5b的路线。对于合成外消旋体5ab,3,6-二-O-苯甲酰基-1,2:4,5-二-O-异亚丙基-肌醇7ab通过两步反应从肌醇制备得到。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缩酮得到DL-1,4-二-O-苯甲酰基-肌醇8ab。然后使用氯(二乙氧基)膦在碱存在下对化合物8ab进行膦酸化,随后进行氧化和三步去保护策略,得到DL-Ins(1,2,4,5)P4 5ab。手性四磷酸盐5a和5b则通过不同的路线合成。在温和酸性条件下选择性地除去DL-3,6-二-O-苄基-1,2:4,5-二-O-异亚丙基-肌醇13ab的4,5-异亚丙基保护基,得到二醇14ab。在4,5-位进行对甲氧基苄基化,然后酸水解顺式异亚丙基缩酮,得到顺式二醇16ab。在赤道羟基上选择性地与(S)-(+)-O-乙酰基扁桃酸偶联合成,得到两个非对映异构体18和19,通过色谱法分离。单一非对映异构体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对映体16a和16b。酸性水解得到D-和L-3,6-二-O-苄基-肌醇20a和20b。四醇20a和20b进行膦酸化和氧化得到完全保护的衍生物,然后去保护得到四磷酸盐5a和5b。化合物20a的绝对构型通过化学方法确定。DL-1,2:4,5-二-O-异亚丙基-肌醇12ab与(S)-(+)-O-乙酰基扁桃酸偶联得到双酯混合物26和27,通过非对映异构体混合物的结晶得到纯异构体27。碱性水解得到纯对映体12a(其绝对构型已知),苄基化后酸水解得到四醇20a,其物理性质与先前通过不同路线合成的化合物20a相同。D-Ins(1,2,4,5)P4 5a是一种有效的细胞内Ca2+离子动员剂,而L-Ins(1,2,4,5)P4 5b则无效。
    DOI:
    10.1039/a608337d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全合成角霉素。
    摘要:
    描述了一种角霉素同系物SPM VIII(3)的第一个全合成。初步模型研究使用四-O-苄基-β-D-甘露吡喃糖胺(13)和卤尿嘧啶5构建穗霉素中的特征性N-糖苷键,结果表明,钯催化条件成功提供了良好收率的偶联产物14和15 。还显示出N-糖苷的热异构化容易发生,这导致主要形成β-端基异构体作为热力学上有利的化合物,并且估计15的端基异构化的活化能约为1。30大卡/摩尔 斯皮霉素6的新型氨基庚糖单元是通过无环醛的碳延伸立体选择性地制备的,通过衍生自天然丰富的肌醇的高度官能化的环己烷的裂解反应制备。β-庚基吡喃糖胺6与受保护的6-氯嘌呤5d的Pd催化偶联反应,然后脱保护,提供了角霉素氨基核苷2,其与十二烷酰基甘氨酸的缩合完成了3的全合成。这项研究证实了新型化合物的拟议独特结构核苷抗生素。
    DOI:
    10.1021/jo010925c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otal Synthesis of Spicamycin Amino Nucleoside
    作者:Tamotsu Suzuki、Sayaka Tanaka、Iwao Yamada、Yoshiaki Koashi、Kazue Yamada、Noritaka Chida
    DOI:10.1021/ol005715l
    日期:2000.4.1
    The first total synthesis of spicamycin amino nucleoside 2 has been achieved. The aminoheptose unit 5 was prepared stereoselectively from myo-inositol, and the characteristic N-glycoside linkage was constructed by way of Pd-catalyzed coupling reaction of 5 with 6-chloropurine derivative 6.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