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荧光素是一种依赖腺苷三磷酸(ATP)进行生物发光反应的底物。其生物发光原理在于,在ATP和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荧光素被荧光素酶氧化。化学反应式如下: [ ATP + D-Luciferin + O_2 \rightarrow Oxyluciferin + AMP + PPi + O_2 + Light ]
作用机制D-荧光素的作用机制在于,在ATP和荧光素酶的共同作用下,荧光素(底物)被氧化发光。当荧光素过量时,产生的光量子数与荧光素酶的浓度呈正相关。
应用D-荧光素广泛用于检测依赖ATP的生物发光反应,如ATP、能够转化为ATP的代谢物(例如AMP、ADP、cAMP)以及能产生ATP的酶(例如肌酸激酶等)。因此,它在广泛的生物材料检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生物活性D-Luciferin(萤火虫荧光素),作为流行的ATP存在下的生物发光底物,在基于荧光素酶的生物发光成像和基于细胞的高通量筛选中被广泛应用。
体外研究在体外实验中,D-luciferin与荧光素酶、ATP和氧气反应产生发光。通过敏感感光胶片检测这些光线,可以实现碱性磷酸酶结合抗体的可视化。
体内研究在患有卵巢癌的免疫活性小鼠模型中,使用D-luciferin底物和萤火虫荧光素酶保存了肿瘤-宿主免疫相互作用,因为生物发光程序对肿瘤生长的指示比体重增加更加敏感。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D-荧光素甲酯 | D-luciferin methyl ester | 73918-26-0 | C12H10N2O3S2 | 294.355 |
—— | (S)-2-( 6-(4-borono-3-fluorobenzyloxy)benzo[d]thiazol-2-yl)-4,5-dihydrothiazole-4-carboxylic acid | 1622311-98-1 | C18H14BFN2O5S2 | 432.261 |
—— | luciferin 2-nitro-4-methylbenzenesulfonate | 918400-81-4 | C18H13N3O7S3 | 479.515 |
荧光素2-硝基-5-甲基苯磺酸盐 | luciferin 2-nitro-5-methylbenzenesulfonate | 918400-82-5 | C18H13N3O7S3 | 479.515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D-荧光素甲酯 | D-luciferin methyl ester | 73918-26-0 | C12H10N2O3S2 | 294.355 |
—— | (S)-2-{6-[2-(Pyridin-2-yldisulfanyl)-ethoxycarbonyloxy]-benzothiazol-2-yl}-4,5-dihydro-thiazole-4-carboxylic acid | 892402-99-2 | C19H15N3O5S4 | 493.609 |
—— | oxyluciferin | 17002-50-5 | C10H6N2O2S2 | 250.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