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isothiocyanato-3-methylbutan-2-one | 4868-42-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isothiocyanato-3-methylbutan-2-one
英文别名
——
4-isothiocyanato-3-methylbutan-2-one化学式
CAS
4868-42-2
化学式
C6H9NOS
mdl
——
分子量
143.21
InChiKey
HMDXMMPCUPAXC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32.2±23.0 °C(Predicted)
  • 密度:
    1.03±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8
  • 重原子数:
    9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7
  • 拓扑面积:
    61.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isothiocyanato-3-methylbutan-2-one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sodium hydrogensulfid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1.0h, 生成 N-(2-methyl-3-hydroxy-1-butyl)dithiocarbamic acid meth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N-(3-氧代烷基)氨基甲酸甲酯,S-甲基-氨基甲酸酯和-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与硼氢化钠的相互作用。四氢-1,3-恶嗪-2-酮和-硫酮的合成
    摘要:
    DOI:
    10.1023/a:1011660706513
  • 作为产物:
    描述:
    2-甲基-1-丁烯-3-酮 在 sodium azide 、 溶剂黄146三苯基膦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3.9h, 生成 4-isothiocyanato-3-methylbuta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β-叠氮基酮的Staudinger / aza-Wittig反应选择性合成β-异硫氰酸根酮
    摘要:
    摘要从α,β-不饱和酮开发了一种新颖的选择性两步合成β-异硫氰酸根酮的方法。合成包括制备β-叠氮基酮,然后与三苯基膦和二硫化碳反应。用氨或甲胺处理所得的β-异硫氰酸根合酮,得到相应的六氢-4-羟基嘧啶-2-硫酮。后者也可以直接由β-叠氮基酮制备,而无需分离中间体β-异硫氰酸根酮。 图形概要
    DOI:
    10.1007/s00706-012-0869-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eretokin, A. V.; Shutalev, A. D.; Chupin, V. V.,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USSR (English Translation), 1985, vol. 21, # 5, p. 912 - 918
    作者:Peretokin, A. V.、Shutalev, A. D.、Chupin, V. V.、Mergenova, A. M.、Ignatova, L. A.、et al.
    DOI:——
    日期:——
  • Synthesis of 6-hydroxytetrahydro-1,3-thiazine-2-thiones and methyl esters of 3-oxoalkyldithiocarbamic acids from 1,3-isothiocyanato ketones
    作者:A. S. Fisyuk、B. V. Unkovskii
    DOI:10.1007/bf00474245
    日期:1991.3
  • Synthesis and ring-chain tautomerism of substituted 4-hydroxy-hexahydropyrimidine-2-thiones
    作者:B. V. Unkovskii、L. A. Ignatova、M. G. Zaitseva
    DOI:10.1007/bf00957385
    日期:——
  • ——
    作者:A. S. Fisyuk、N. V. Peretokin、B. V. Unkovsky
    DOI:10.1023/a:1025663616439
    日期:——
  • PERETOKIN, A. V.;SHUTALEV, A. D.;CHUPIN, V. V.;MERGENOVA, A. M.;IGNATOVA,+, ZH. ORGAN. XIMII, 1985, 21, N 5, 1004-1011
    作者:PERETOKIN, A. V.、SHUTALEV, A. D.、CHUPIN, V. V.、MERGENOVA, A. M.、IGNATOVA,+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