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 | 13927-77-0

中文名称
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
中文别名
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II);光稳定剂NBC;防老剂NBC;N,N-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双(二丁氨基二硫代甲酸)镍;二丁氨荒酸镍;NDBC;NBC;防老剂NDBC;N,N'-二正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稳定剂 NDBC;防老剂 NBC;RYLEX NBC;N,N-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稳定剂NBC;母胶粒NDBC-75;预分散NBC-75;橡胶防老剂NDBC(NBC)
英文名称
[Ni(dibutyldithiocarbamate)2]
英文别名
[Ni(dbdtc)2];bis(N,N-dibutyldithiocarbamato-S,S')nickel(II);bis(dibutyldithiocarbamato)nickel(II);[Ni(di-n-butyldithiocarbamate)2];[Ni(Bu2(n)dtc)];Nickel(II) dibutyldithiocarbamate;N,N-dibutylcarbamodithioate;nickel(2+)
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化学式
CAS
13927-77-0
化学式
C18H36N2NiS4
mdl
——
分子量
467.451
InChiKey
HPOWMHUJHHIQGP-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86°C
  • 沸点:
    450.81°C (estimate)
  • 密度:
    1,26 g/cm3
  • 闪点:
    260°C
  • 溶解度:
    几乎不溶于水
  • LogP:
    5.44 at 25℃
  • 物理描述:
    DryPowder
  • 颜色/状态:
    Dark green flakes
  • 分解:
    Toxic gases and vapors (such as nickel carbonyl) may be released ... in the decomp of nickel cmpd. /Nickel & sol nickel cmpd/
  • 稳定性/保质期:
    对某些人的皮肤有刺激作用。虽然储存稳定性良好,但本品有毒性,接触皮肤和吸入蒸气或粉尘都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操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44
  • 重原子数:
    25
  • 可旋转键数:
    12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9
  • 拓扑面积:
    72.7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ADMET

代谢
镍主要通过肺和胃肠吸收。一旦进入体内,它会进入血液,在那里与白蛋白、L-组氨酸和_2-巨球蛋白结合。镍倾向于积累在肺、甲状腺、肾脏、心脏和肝脏中。吸收的镍通过尿液排出,而未被吸收的镍则通过粪便排出。(L41)
Nickel is absorbed mainly through the lungs and gastrointestinal tract. Once in the body it enters the bloodstream, where it binds to albumin, L-histidine, and _2-macroglobulin. Nickel tends to accumulate in the lungs, thyroid, kidney, heart, and liver. Absorbed nickel is excreted in the urine, wherease unabsorbed nickel is excreted in the faeces. (L41)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毒性总结
镍已知可以在某些酶中替代其他必需元素,如钙调神经磷酸酶。它具有基因毒性,一些镍化合物已被证明可以促进细胞增殖。镍对染色质蛋白,特别是组蛋白和精蛋白具有高亲和力。镍离子与异染色质的结合会导致包括浓缩、DNA过度甲基化、基因沉默以及组蛋白乙酰化的抑制等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已被证明会干扰基因表达。镍还被证明可以改变几个转录因子,包括低氧诱导转录因子、激活转录因子和NF-KB转录因子。还有证据表明,镍离子可以抑制DNA修复,要么直接抑制DNA修复酶,要么与锌离子竞争结合锌指DNA结合蛋白,导致DNA结构变化,阻止修复酶的结合。镍离子还可以与许多细胞配体结合,包括氨基酸、肽和蛋白质,从而导致氧自由基的产生,诱导碱基损伤、DNA链断裂和DNA蛋白交联。(L41, A40)
Nickel is known to substitute for other essential elements in certain enzmes, such as calcineurin. It is genotoxic, and some nickel compounds have been shown to promote cell proliferation. Nickel has a high affinity for chromatin proteins, particularly histones and protamines. The complexing of nickel ions with heterochromatin results in a number of alterations including condensation, DNA hypermethylation, gene silencing, and inhibition of histone acetylation, which have been shown to disturb gene expression. Nickel has also been shown to alter several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cluding hypoxia-inducible transcription factor, 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and NF-KB transcription factor. There is also evidence that nickel ions inhibit DNA repair, either by directly inhibiting DNA repair enzymes or competing with zinc ions for binding to zinc-finger DNA binding proteins, resulting in structural changes in DNA that prevent repair enzymes from binding. Nickel ions can also complex with a number of cellular ligands including amino acids, peptides, and proteins resulting in the generation of oxygen radicals, which induce base damage, DNA strand breaks, and DNA protein crosslinks. (L41, A40)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致癌性证据
A1:已确认的人类致癌物。/镍,不溶性化合物,如Ni/
A1: Confirmed human carcinogen. /Nickel, insoluble compounds, as Ni/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 致癌性证据
评估:有足够的人类证据表明硫酸镍具有致癌性,以及镍精炼工业中遇到的镍硫化物和氧化物的组合也具有致癌性。关于金属镍和镍合金的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在实验动物中,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金属镍、氧化镍、氢氧化镍和结晶镍硫化物具有致癌性。在实验动物中,对于镍合金、镍茂、镍羰基、镍盐、镍砷化物、镍锑化物、镍硒化物和镍碲化物具有有限的致癌性证据。在实验动物中,对于三氧化二镍、非晶镍硫化物和镍钛酸盐的致癌性证据不足。工作组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实验动物致癌性研究以及几种其他相关数据的结果,结合镍化合物在其靶细胞的关键位点可以生成镍离子的基本概念,对镍化合物这一组进行了整体评估。总体评估:镍化合物对人类具有致癌性(第1组)。金属镍可能对人类具有致癌性(第2B组)。/镍化合物/
Evaluation: There is sufficient evidence in humans for the carcinogenicity of nickel sulfate, and of the combinations of nickel sulfides and oxides encountered in the nickel refining industry. There is inadequate evidence in humans for the carcinogenicity of metallic nickel and nickel alloys. There is sufficient evidence in experimental animals for the carcinogenicity of metallic nickel, nickel monoxides, nickel hydroxides and crystalline nickel sulfides. There is limited evidence in experimental animals for the carcinogenicity of nickel alloys, nickelocene, nickel carbonyl, nickel salts, nickel arsenides, nickel antimonide, nickel selenides and nickel telluride. There is inadequate evidence in experimental animals for the carcinogenicity of nickel trioxide, amorphous nickel sulfide and nickel titanate. The Working Group made the overall evaluation on nickel compounds as a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combined results of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carcinogenicity studies in experimental animals, and several types of other relevant data, supported by the underlying concept that nickel compounds can generate nickel ions at critical sites in their target cells. Overall evaluation: Nickel compounds are carcinogenic to humans (Group 1). Metallic nickel is 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 (Group 2B). /Nickel compounds/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 致癌物分类
1, 对人类致癌。
1, carcinogenic to humans. (L135)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健康影响
镍对人类最常见的有害健康影响是过敏反应。这通常表现为皮疹,尽管有些人会经历哮喘发作。长期吸入镍会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功能下降,以及损害鼻咽腔。过量摄入镍会损害胃、血液、肝脏、肾脏和免疫系统,并对生殖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The most common harmful health effect of nickel in humans is an allergic reaction. This usually manifests as a skin rash, although some people experience asthma attacks. Long term inhahation of nickel causes chronic bronchitis and reduced lung function, as well as damage to the naval cavity. Ingestion of excess nickel results in damage to the stomach, blood, liver, kidneys, and immune system, as well as having adverse effects on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L41)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品运输编号:
    20kgs
  • RTECS号:
    QR6140000
  • 海关编码:
    3812309000
  • 包装等级:
    Z01
  • 危险类别:
    9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273,P280,P308+P313,P342+P311
  • 危险性描述:
    H317,H334,H341,H350,H360,H400,H410
  • 储存条件:
    储存期稳定性良好。产品采用内衬塑料袋的铁桶包装,并应贮存于阴凉通风处。

SDS

SDS:1eeacfc477cc65fd3921295b1e7c48a3
查看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防老剂NBC;N,N'-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
化学品英文名称: nickel-n,N-dibutyl dithiocarbamate ;Light stabilizer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 13927-77-0
分子式: C 18 H 36 N 2 S 4 Ni
分子量: 467.5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化学品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防老剂NBC;N,N'-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无资料
健康危害: 本品有刺激作用。实验资料表明为可疑致癌物。
环境危害: 无资料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为可疑致癌物,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氧化硫。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无资料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无资料
闪点(℃): 263
自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最小点火能(mJ):
爆燃点:
爆速:
最大燃爆压力(MPa):
建规火险分级: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小心扫起,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1mg/m3(按Ni计)
监测方法: 无资料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深绿色粉末。
pH:
熔点(℃): 86-88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 1.26(2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263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分子式: C 18 H 36 N 2 S 4 Ni
分子量: 467.51
蒸发速率:
粘性:
溶解性: 溶于氯仿、苯、二硫化碳,微溶于丙酮、乙醇,不溶于水。
主要用途: 用作高分子材料的光稳定剂和抗臭氧剂。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在常温常压下
禁配物: 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无资料
聚合危害: 无资料
分解产物: 无资料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22 mg/kg(小鼠经口)[TDL0] LC50:无资料
急性中毒: 无资料
慢性中毒: 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无资料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无资料
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无资料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气体要通过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无资料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
RETCS号:
IMDG规则页码: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时间: 2007年12月31日
填表部门: 无资料
数据审核单位: 无资料
修改说明: 无资料
其他信息:
MSDS修改日期: 1900年1月1日

制备方法与用途

简介

NDBC是一种深绿色粉末,密度为1.26 g/cm³,熔点在86℃以上,闪点为263℃。它溶于氯仿、苯和二硫化碳,微溶于丙酮,不溶于水。NDBC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但对人体有毒,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并且吸入其蒸汽或粉尘也会有害。

应用

橡胶防老剂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即NDBC)主要用于丁苯、氯丁和氯磺化聚乙烯等合成橡胶中。它能防止橡胶因日光和臭氧引起的龟裂,提高氯丁橡胶和氯磺化聚乙烯的耐热性。

制备

制备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预分散母胶粒的方法如下:按重量份数计,该母胶粒的组成为:73份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6份氯醇橡胶、3份EVA树脂、1份硬脂酸、2份高级脂肪酸、2份季戊四醇硬脂酸酯和2份微晶石蜡;3份饱和脂肪酸锌以及8份环烷油。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 准确称取所需原料,其中橡胶载体预先制成片状;
  2. 将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橡胶载体、高级脂肪酸、饱和脂肪酸锌和环烷油充分混合,得到第一预混物;
  3. 用微晶石蜡和季戊四醇硬脂酸酯均匀混合后加入步骤(2)中的第一预混物中,充分搅拌,得到第二预混物。将该第二预混物分三次投入密炼机,在温度80℃、转速70 rpm条件下混炼8分钟,得到胶料;
  4. 将上述胶料投入挤出机,控制主机给定的转速为125 r/min,并将温控区域从进料口到出料口依次分为七段。第一段温度为48℃,第二段至第七段温度均为75℃。最终经80目滤网过滤后挤出切粒,即得到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预分散母胶粒。
化学性质

NDBC是一种绿色粉末,熔点在86℃以上,相对密度为1.26,闪点为263℃。它溶于氯仿、苯和二硫化碳,微溶于丙酮和乙醇,不溶于水。储存稳定。

用途

NDBC具有优良的光稳定性能,在聚丙烯纤维、薄膜和窄带中使用时,用量为0.3-0.5份;在丁苯、氯丁、氯磺化聚乙烯等合成橡胶中可防止日光龟裂和臭氧龟裂,并提高氯丁胶和氯磺经聚乙烯的耐热性。此外,它还可作为聚丙烯的光稳定剂及合成橡胶的抗臭氧剂和光稳定剂。

生产方法

二丁胺、二硫化碳和烧碱以1.02:1:1(mol)的比例在25-30℃下反应生成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溶液。在此溶液中加入40-50%的氯化镍溶液,在20-30℃条件下进行复分解反应,产生的沉淀经水洗、干燥、粉碎得光稳定剂NBC。

类别

有毒物品
毒性分级:低毒
急性毒性(口服):大鼠LD50为17,000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可燃;受热产生有毒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烟雾
储运特性: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灭火剂:干粉、泡沫、沙土、二氧化碳或雾状水
职业标准: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为1毫克/立方米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 以 neat (no solvent) 为溶剂, 生成 nickel(II) sulf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二硫键络合物的分解形成过渡金属硫化物
    摘要:
    已研究了Ni,Co,Fe和Mo的二硫代Lato配合物的热行为。为此目的,使用了金属的简单的单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和黄药配合物。由于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这些络合物是否可用于直接制备种族硫化物,因此对这些络合物分解后残留的无机残留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使用的不同技术(TGA,粉末X射线衍射,GC / MS和加热台XRD)中,发现最后一种非常有效,是选择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建立复合物的连续分解,从而建立最终硫化物的形成途径。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发现金属,配体类型,温度和大气环境都是热解过程中硫化物形成的重要参数。这项研究表明,通过明智地选择这些参数,可以通过金属配合物的热解制备许多所需的过渡金属硫化物。
    DOI:
    10.1006/jssc.1994.1086
  • 作为产物:
    描述:
    tris(dibutyldithiocarbamato)nickel(IV) bromide 以 乙腈 为溶剂, 生成 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
    参考文献:
    名称:
    Eckstein, P.; Hoyer, E., Zeitschrift fur Anorganische und Allgemeine Chemie
    摘要:
    DOI:
  • 作为试剂:
    参考文献:
    名称:
    Stable chlorinated resin latex
    摘要:
    提供了自稳定树脂乳液,其中包含氯含量为20-60重量百分比的后氯乙烯共聚物的羧酸盐。乙烯共聚物盐是由含有1.5-12摩尔%共聚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单元的乙烯/丙烯酸或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衍生而来。这些乳液特别适用于制备间苯二酚-甲醛胶粘剂。
    公开号:
    US05234989A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irect reaction of meta powders with several sodium dithiocarbamates
    作者:T. Tetsumi、M. Sumi、M. Tanaka、T. Shono
    DOI:10.1016/s0277-5387(00)84424-1
    日期:1986.1
    Copper and nickel powders react directly with sodium dithiocarbamates in organic solvents and produce the corresponding metal complexes. The rate constants have been estimated spectrohotometrically. The effects of organic solvents and substituents of the carbamates on the relative reactivity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pper powder reacts in chloroform more readily than any other system examined
    铜和镍粉与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在有机溶剂中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配合物。速率常数已通过分光光度法进行了估算。研究了有机溶剂和氨基甲酸酯的取代基对相对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粉在氯仿中的反应比所检查的任何其他系统都更容易。该反应已成功地用于测定黄铜和青铜粉中铜的含量。
  • Synthesis of Transition Metal Arsenides and Arsenic Metal Sulfides and Their Role in the Dearsenation of Shale Oils
    作者:G.H. Singhal、L.D. Brown、D.F. Ryan
    DOI:10.1006/jssc.1994.1095
    日期:1994.4
    upgrading shale oil is the presence of inherent arsenic, which is known to poison downstream catalysts. Highly dispersed transition metal sulfides formed in situ from the decomposition of dithiocarbamate (DTC) complexes of transition metals show excellent potential as dearsenation agents. We have studied the reaction of these sulfides with various arsenic compositions, and characterized the metal arsenides
    页岩油升级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固有砷的存在,已知该砷会毒害下游催化剂​​。高度分散的形成过渡金属硫化物原位从二硫代氨基甲酸的分解器(DTC)的过渡金属配合物表现出优异的电势作为dearsenation剂。我们已经研究了这些硫化物与各种砷成分的反应,并表征了形成的金属砷化物和砷金属硫化物以及其形成的难易程度。因此,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Ni(NiBuDTC)与模型化合物的反应非常容易,得到NiAs,NiAsS和NiAs 2- x S x。通常,硫化物的脱砷效果遵循Ni> Mo⪢Co的顺序,而硫化铁则完全无效。根据这些结果,使用Ni BuDTC和具有73 ppm固有砷的页岩油在高压釜(以及固定床流通装置)中进行测试。在最佳条件下,脱砷率可降至1 ppm以下。
  •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of Nickel(II), Zinc(II), and Copper(II) Complexes with Diisobutyldithiocarbamate: EPR, 13C and 15N CP/MAS NMR, and X-Ray Diffraction Studies
    作者:A. V. Ivanov、E. V. Korneeva、A. V. Gerasimenko、W. Forsling
    DOI:10.1007/s11173-005-0157-4
    日期:2005.10
    amate were studied by EPR and 13C and 15N CP/MAS NMR spect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EPR data, copper(II) forms mononuclear [63/65CuS2CNR2}2] and heterobinuclear complexes [63/65CuZnS2CNR2}4] under magnetic dilution conditions. The isomeric forms of nickel(II) and zinc(II) diisobutyldithiocarbamates were detected by 13C and 15N NMR spectroscopy. The crystalline zinc(II)
    通过EPR和13 C和15 N CP / MAS NMR光谱学和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镍(II),锌(II)和铜(II)与二丁基和二异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配合物的结构和光谱性质。根据EPR数据,铜(II)在磁稀释条件下形成单核[ 63/65 Cu S 2 CNR 2 } 2 ]和异双核络合物[ 63/65 CuZn S 2 CNR 2 } 4 ]。在13 C和15 C下检测到二异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II)和锌(II)的异构体形式N NMR光谱。结晶锌(II)二异丁基二被发现具有以交替单核独特的结构组织[锌S 2 CN( 我 -C 4 ħ 9)2 } 2 ]和双核分子形式[锌2 S 2 CN( 我 - C 4 H 9)2 } 4 ]的比例为1:1。
  •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Ni: MVol.C2, 8.14.1, page 987 - 998
    作者:
    DOI:——
    日期:——
  • Willemse, J.; Cras, J. A.; Bosman, W. P., Recueil des Travaux Chimiques des Pays-Bas, 1980, vol. 99, p. 65 - 67
    作者:Willemse, J.、Cras, J. A.、Bosman, W. P.、Steggerda, J. J.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mass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