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氨基-3-硝基-2H-苯并吡喃-2-酮 | 38464-21-0

中文名称
4-氨基-3-硝基-2H-苯并吡喃-2-酮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amino-3-nitro-2H-chromen-2-one
英文别名
4-amino-3-nitrochromen-2-one
4-氨基-3-硝基-2H-苯并吡喃-2-酮化学式
CAS
38464-21-0
化学式
C9H6N2O4
mdl
MFCD00126356
分子量
206.158
InChiKey
FXAVOHDJSAUTT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48-249 °C
  • 沸点:
    353.7±42.0 °C(Predicted)
  • 密度:
    1.55±0.1 g/cm3(Predicted)
  • 溶解度:
    >30.9 [ug/mL]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5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98.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5

安全信息

  • 储存条件:
    | 室温 |

SDS

SDS:9da84e2bf5121fdeb71b8aacd61bbff4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氨基-3-硝基-2H-苯并吡喃-2-酮 在 sodium dithionit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生成 3,4-diamino-2H-chrome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分子内锁定和香豆素插入:TADF 设计的逐步方法
    摘要:
    设计并合成了三种基于经过充分研究的Qx-Ph-DMAC荧光团的新型 TADF(热激活延迟荧光)发射器。从理论和实验的角度研究了这些材料的光物理性质,证明了多个小修改的累积效应,这些修改结合起来可以显着提高 TADF 性能。首先,在Qx-Ph-DMAC的受体部分添加一个额外的苯环以增加共轭长度,形成BQx-Ph-DMAC,作为中间分子结构。接下来,引入缺电子香豆素单元以增强电子接受能力,从而提供具有红移发射的ChromPy-Ph-DMAC 。最后,通过“锁定”分子结构进一步扩大共轭体系,生成具有进一步红移发射的DBChromQx-DMAC 。香豆素单元的添加显着影响电荷转移激发态能级,而对局部激发态影响很小,导致单线态-三线态能隙减小。因此,与初始Qx-Ph-DMAC结构相比,两种香豆素基发射体在 1 w/w% zeonex 薄膜中表现出显着改善的 TADF 性能。“锁定”分子结构进一步降低
    DOI:
    10.1039/d3cp03695b
  • 作为产物:
    描述:
    4-氯-3-硝基香豆素 在 sodium azide 、 copper(ll) sulfate pentahydrate 、 sodium carbonate 、 sodium ascorbateL-脯氨酸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76%的产率得到4-氨基-3-硝基-2H-苯并吡喃-2-酮
    参考文献:
    名称:
    [Cu]催化的S N AR反应:用叠氮化钠直接胺化缺电子的芳基卤化物,并在Cu(II)-抗坏血酸氧化还原体系下合成芳基硫醚
    摘要:
    已有文献证明,在相同的Cu(II)-抗坏血酸氧化还原条件下,电子缺陷型卤代苯与叠氮化钠的一锅[Cu]促进S N Ar反应和中间芳基叠氮化物的还原导致苯胺。对照实验表明,抗坏血酸和脯氨酸均在反应路径中起重要作用。此外,已经探索使用这种催化性的Cu(II)-抗坏血酸氧化还原系统来合成芳基硫醚。
    DOI:
    10.1016/j.tet.2010.07.03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 ANTIBACTERIAL COMPOUNDS HAVING BROAD SPECTRUM OF ACTIVITY<br/>[FR] COMPOSÉS ANTIBACTÉRIENS À LARGE SPECTRE D'ACTIVITÉ
    申请人:ACRAF
    公开号:WO2016096686A1
    公开(公告)日:2016-06-23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novel antibacterial compounds,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them and their use as antimicrobials.
    本发明涉及新型抗菌化合物,含有它们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它们作为抗微生物药物的用途。
  • One-pot synthesis of 2-substituted chromeno[3,4-d]imidazol-4(3H)-ones from 4-amino-3-nitrocoumarin and acids
    作者:Thomas D. Balalas、Michael G. Kallitsakis、Ioannis Fotopoulos、Dimitra J. Hadjipavlou-Litina、Konstantinos E. Litinas
    DOI:10.24820/ark.5550190.p010.803
    日期:——
    2-Substituted chromeno[3,4-d]imidazol-4(3H)-on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in excellent yields by the one-pot reaction of 4-amino-3-nitrocoumarin with aliphatic acids in the presence of PPh3 and PPA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The reactions of 4-amino-3-carboxamidocoumarins (prepared from 3,4-diaminocoumarin, or in situ from 4-amino-3-nitrocoumarin and PPh3, and acids) with PPA in toluene under microwaves
    在 PPh3 和 PPA 存在下,通过 4-氨基-3-硝基香豆素与脂肪酸的一锅反应合成了 2-取代的 chromeno[3,4-d]imidazol-4(3H)-ones微波辐射。4-氨基-3-羧酰胺香豆素(由 3,4-二氨基香豆素制备,或由 4-氨基-3-硝基香豆素和 PPh3 和酸原位制备)与 PPA 在甲苯中在微波下的反应也产生了上述化合物。此外,后者是通过 3,4-二氨基香豆素与酸在 PPA 存在下在 MW 辐射下的一锅反应合成的。初步生物学试验表明,一些新化合物抑制了大豆脂肪氧化酶。
  • Antibacterial compounds having broad spectrum of activity
    申请人:AZIENDE CHIMICHE RIUNITE ANGELINI FRANCESCO A.C.R.A.F. S.p.A.
    公开号:US10221144B2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novel antibacterial compounds,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them and their use as antimicrobials.
    本发明涉及新型抗菌化合物、含有这些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作为抗菌剂的用途。
  • Synthesis of 4H-[1]benzopyrano[3,4-c][1,2,5]thyadiazol-4-one and its reactions with some nucleophilic and electrophilic agents
    作者:V. L. Savel'ev、O. L. Samsonova、V. S. Troitskaya、V. G. Vinokurov、V. P. Lezina、L. D. Smirnov
    DOI:10.1007/bf00633181
    日期:1988.7
  • Heterocyclic bioantioxidants. 3. Effect of a substituent on the result of the reduction of 3-nitro-4-hetero-substituted coumarins with sodium hydrosulfite
    作者:�. A. Parfenov、L. D. Smirnov
    DOI:10.1007/bf00529367
    日期:1992.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