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四烯酸乙醇胺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内源性大麻素类似物。近年来,关于其含量改变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有研究者认为,这种内源性主要配体在多种疾病中可能扮演了疾病前兆性指示物或发生标志物的角色。
将富含花生四烯酸的微生物藻油(花生四烯酸含量43.69%,其他脂肪酸包括: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三烯酸、山嵛酸和木焦油酸等)与单乙醇胺进行酰胺化反应。其中微生物藻油与单乙醇胺的摩尔比为1:3,按照质量体积比(1:1, v/v)添加反应介质(正己烷:无水乙醇 = 1:1),使用0.3%甲醇钠的甲醇溶液作为碱性催化剂,在25℃下搅拌反应2.5小时。HPLC分析显示脂肪酸乙醇酰胺含量为62.5%。
随后,按照尿素:95%乙醇 = 1:2 (m/v) 在70℃下加热回流,直至尿素完全溶解后,按混合脂肪酸单乙醇酰胺:尿素 = 1:2 (m/m) 加入脂肪酸单乙醇酰胺继续回流至溶液变澄清透明。停止反应并自然冷却至室温。在-40℃下进行脲包12小时,取出后迅速抽滤分离,并用乙醇洗涤结晶物2~3次。合并滤液移至分液漏斗中,再加入无水乙醚和热水,轻轻震荡,充分萃取几次,静置分层。
得到的水相为尿素溶液,经低温结晶、滤液浓缩后二次结晶可回收干燥利用。合并有机相,用无水Na2SO4干燥,旋蒸去除溶剂,最终得到较高纯度(63.18%)的花生四烯酸乙醇胺。
所得纯度从42.17%提高到63.18%。
制备 生物活性Anandamide 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调节剂。它不仅通过大麻素受体(CB1 和 CB2)发挥作用,还通过其他靶点(如 GPR18/GPR55)产生影响。
靶点 | |
---|---|
CB1 | |
CB2 | |
GPR18/GPR55 | |
Human Endogenous Metabolite |
Anandamide 通过 CB2 受体作用减轻了由脂多糖(LPS)诱导的鼠原代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内源性大麻素系统通过两种蛋白偶联的大麻素受体 (CB1 和 CB2) 调节神经和免疫功能,而内源性大麻素特别是 Anandamide 可激活多种其他受体如 PPARs、TRPV1 以及 GPR18/GPR55。
体内研究Anandamide 是一种与 CB1R 和 CB2R 结合的内源性大麻素。为了评估 CBR 激活对整体血糖稳态的影响,采用单次腹腔注射 Anandamide(10 mg/kg)后测量葡萄糖耐受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在摄取葡萄糖后的血糖升高显著降低,并且这种改善体现在 AUC 0-2h 的计算中,表明血糖耐受性得到了提升。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N-(2-hydroxyethyl)-5,8,11,14-eicosatetraynamide | —— | C22H29NO2 | 339.478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20-hydroxy-5,8,11,14-eicosatetraenoic acid ethanolamide | 942069-11-6 | C22H37NO3 | 363.541 |
—— | 5Z,7E,9E,14Z-eicosatetraenoyl-N-ethanolamide | —— | C22H37NO2 | 347.541 |
—— | N-(2-iodoethyl)arachidonylamide | 1116491-55-4 | C22H36INO | 457.438 |
2-[(5Z,8Z,11Z,14Z)-5,8,11,14-二十碳四烯酰氨基]乙基磷酸二氢酯 | phosphoric acid mono-[2-((5Z,8Z,11Z,14Z)-eicosa-5,8,11,14-tetraenoyl amino)-ethyl] ester | 183323-26-4 | C22H38NO5P | 427.521 |
—— | 11,12-epoxy-5,8,14-eicosatrienoic acid ethanolamide | —— | C22H37NO3 | 363.541 |
—— | 8,9-epoxy-5,11,14-eicosatrienoic acid ethanolamide | —— | C22H37NO3 | 363.541 |
—— | 14,15-epoxy-5,8,11-eicosatrienoic acid ethanolamide | —— | C22H37NO3 | 363.5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