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9-bis(4-n-butylphenyl)-1,10-phenantroline | 356528-22-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9-bis(4-n-butylphenyl)-1,10-phenantroline
英文别名
(2,9-Bis(4-n-butylphenyl)-1,10-phenanthroline);2,9-bis(4-butylphenyl)-1,10-phenanthroline
2,9-bis(4-n-butylphenyl)-1,10-phenantroline化学式
CAS
356528-22-8
化学式
C32H32N2
mdl
——
分子量
444.619
InChiKey
WPERJUCVTLFAM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9.5
  • 重原子数:
    34
  • 可旋转键数:
    8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25.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tetrakis(acetonitrile)copper(I)tetrafluoroborate 、 2,9-bis(4-n-butylphenyl)-1,10-phenantroline二氯甲烷乙腈 为溶剂, 生成 [Cu(2,9-(4-n-butylphenyl)-1,10-phenanthroline)][BF4]
    参考文献:
    名称:
    刚性基质中的高发光 Cu(I)−菲咯啉配合物和光物理特性的温度依赖性
    摘要:
    我们合成了新的 [Cu(NN)(2)](+) 型配合物,其中 NN = 2-5 并表示 2,9-二取代-1,10-菲咯啉配体(1 和 6 配体的相关配合物用于参考用途)。对于 2、3 和 4,配体取代基是长烷基型片段,而在 5 中,苯环直接连接到螯合单元。在 298 K 时,四种配合物显示出相对强烈的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 (MLCT) 发射带,最大值约为 720 nm,Phi(em) 约为 1 x 10(-)(3) 并且 tau > 100 ns CH(2)Cl(2)。在 CH(2)Cl(2)/MeOH 基质中,77 K 下的发射行为对于烷基 (2-4) 与苯基取代 (5) 配体的配合物有很大不同。前者表现出以 642 nm 为中心的非常强烈的发射带,并且相对于 298 K 有色差偏移,而[Cu(5)(2)](+) 的发光带是微弱的并且向红外侧移动。这些结果促使我们详细研究 [Cu(2)(2)](+)
    DOI:
    10.1021/ja0043439
  • 作为产物:
    描述:
    对丁基溴苯正丁基锂 作用下, 以 乙醚 为溶剂, 反应 13.0h, 生成 2,9-bis(4-n-butylphenyl)-1,10-phenantr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刚性基质中的高发光 Cu(I)−菲咯啉配合物和光物理特性的温度依赖性
    摘要:
    我们合成了新的 [Cu(NN)(2)](+) 型配合物,其中 NN = 2-5 并表示 2,9-二取代-1,10-菲咯啉配体(1 和 6 配体的相关配合物用于参考用途)。对于 2、3 和 4,配体取代基是长烷基型片段,而在 5 中,苯环直接连接到螯合单元。在 298 K 时,四种配合物显示出相对强烈的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 (MLCT) 发射带,最大值约为 720 nm,Phi(em) 约为 1 x 10(-)(3) 并且 tau > 100 ns CH(2)Cl(2)。在 CH(2)Cl(2)/MeOH 基质中,77 K 下的发射行为对于烷基 (2-4) 与苯基取代 (5) 配体的配合物有很大不同。前者表现出以 642 nm 为中心的非常强烈的发射带,并且相对于 298 K 有色差偏移,而[Cu(5)(2)](+) 的发光带是微弱的并且向红外侧移动。这些结果促使我们详细研究 [Cu(2)(2)](+)
    DOI:
    10.1021/ja004343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US7361414B2
    申请人:——
    公开号:US7361414B2
    公开(公告)日:2008-04-22
  • Highly Luminescent Cu(I)−Phenanthroline Complexes in Rigid Matrix and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作者:Delphine Felder、Jean-François Nierengarten、Francesco Barigelletti、Barbara Ventura、Nicola Armaroli
    DOI:10.1021/ja0043439
    日期:2001.7.1
    in detail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Cu(2)(2)](+) and [Cu(5)(2)](+) in the 300-96 K range. For both complexes the excited state lifetimes increase monotonically by decreasing temperatures, and the trend is well described by an Arrhenius-type treatment involving two equilibrated MLCT excited levels. The emission bands show a similar behavior for the two compounds (intensity
    我们合成了新的 [Cu(NN)(2)](+) 型配合物,其中 NN = 2-5 并表示 2,9-二取代-1,10-菲咯啉配体(1 和 6 配体的相关配合物用于参考用途)。对于 2、3 和 4,配体取代基是长烷基型片段,而在 5 中,苯环直接连接到螯合单元。在 298 K 时,四种配合物显示出相对强烈的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 (MLCT) 发射带,最大值约为 720 nm,Phi(em) 约为 1 x 10(-)(3) 并且 tau > 100 ns CH(2)Cl(2)。在 CH(2)Cl(2)/MeOH 基质中,77 K 下的发射行为对于烷基 (2-4) 与苯基取代 (5) 配体的配合物有很大不同。前者表现出以 642 nm 为中心的非常强烈的发射带,并且相对于 298 K 有色差偏移,而[Cu(5)(2)](+) 的发光带是微弱的并且向红外侧移动。这些结果促使我们详细研究 [Cu(2)(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