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是体内主要具有升压作用的物质。在肾脏中,一种称为肾素的血管紧张素原酶(又称肾素)会在血钠降低、血流不足、血压下降时由肾脏近球小体释放入血。它能使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一种α2球蛋白)水解为10肽的血管紧张素Ⅰ,并在肺循环中受转换酶作用转变为8肽的血管紧张素Ⅱ,再进一步转变为7肽的血管紧张素Ⅲ。
这三种不同的血管紧张素的作用如下:
血管紧张素Ⅱ的升压效应是去甲肾上腺素的40倍左右,血管紧张素Ⅲ则是血管紧张素Ⅱ的1/5左右。血管紧张素Ⅲ刺激醛固酮分泌的作用最强。
应用血管紧张素(或血管紧张素胺)用于治疗外伤、手术后休克和全身麻醉或腰椎麻醉引起的低血压症等,可预防或治疗围手术期低血压,并作为急救用药治疗休克期低血压。此外,它还可用于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用量过量且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
药效学血管紧张素是一种化学合成的八肽物质,与天然的血管紧张素Ⅱ在结构上略有不同。其药理作用相似,可以直接作用于小动脉平滑肌使血管收缩,从而升高血压。其升压作用比去甲肾上腺素强但持续时间短。对骨骼肌和脑血管的收缩作用较小,对心肌兴奋作用微弱,治疗剂量一般不引起心律失常。
用法与用量静脉滴注:每次1~1.25mg溶解于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500ml中,每分钟3~10μg。根据血压调整滴速和用量。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可能包括眩晕、头痛,偶尔出现心绞痛。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心动过缓。
注意事项有毒物品
毒性分级高毒
急性毒性静脉注射 - 小鼠 LD50: 8 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可燃;燃烧时产生刺激烟雾
储运特性库房通风低温干燥,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灭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