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chloro-3-fluoro-4-hydroxybenzaldehyd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chloro-3-fluoro-4-hydroxybenzaldehyde
英文别名
2-Chloro-3-fluoro-4-hydroxybenzaldehyde
2-chloro-3-fluoro-4-hydroxybenzaldehyd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7H4ClFO2
mdl
——
分子量
174.559
InChiKey
VYHRTPGZCFNAF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8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37.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chloro-3-fluoro-4-hydroxybenzaldehyde 在 lithium chloro-isopropyl-magnesium chloride 、 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苯丁酮 为溶剂, 反应 12.25h, 生成 2-chloro-1-(2-chloro-3-fluoro-4-prop-2-ynoxy-phenyl)ethanol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咪唑基乙烯酮二硫缩醛的合成及杀菌活性
    摘要:
    新型咪唑类烯酮二硫表现出不俗的植物内对经济重要的植物病原体的活性链格孢菌,灰葡萄fuckeliana,葡萄白粉菌和Zymoseptoria小麦。特别是局部抗真菌拉诺康唑的衍生物,其在苯环的对位带有炔氧基或杂芳基,表现出对上述植物病原体的良好控制。这些化合物在真菌的固醇生物合成途径中抑制14α-脱甲基酶。详细讨论了从苯甲醛或苯乙酮开始的合成路线以及结构-活性关系。
    DOI:
    10.1016/j.bmc.2018.02.051
  • 作为产物:
    描述:
    氯仿3-氯-2-氟苯酚potassium carbonate 、 calc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4.0h, 以34%的产率得到2-chloro-3-fluoro-4-hydroxybenzaldehyd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咪唑基乙烯酮二硫缩醛的合成及杀菌活性
    摘要:
    新型咪唑类烯酮二硫表现出不俗的植物内对经济重要的植物病原体的活性链格孢菌,灰葡萄fuckeliana,葡萄白粉菌和Zymoseptoria小麦。特别是局部抗真菌拉诺康唑的衍生物,其在苯环的对位带有炔氧基或杂芳基,表现出对上述植物病原体的良好控制。这些化合物在真菌的固醇生物合成途径中抑制14α-脱甲基酶。详细讨论了从苯甲醛或苯乙酮开始的合成路线以及结构-活性关系。
    DOI:
    10.1016/j.bmc.2018.02.05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fungicidal activity of novel imidazole-based ketene dithioacetals
    作者:Stephane Jeanmart、Julien Gagnepain、Pulakesh Maity、Clemens Lamberth、Fredrik Cederbaum、Ramya Rajan、Olivier Jacob、Mathias Blum、Stephane Bieri
    DOI:10.1016/j.bmc.2018.02.051
    日期:2018.5
    Novel imidazole-based ketene dithioacetals show impressive in planta activity against the economically important plant pathogens Alternaria solani, Botryotinia fuckeliana, Erysiphe necator and Zymoseptoria tritici. Especially derivatives of the topical antifungal lanoconazole, which bear an alkynyloxy or a heteroaryl group in the para-position of the phenyl ring, exhibit excellent control of the mentioned
    新型咪唑类烯酮二硫表现出不俗的植物内对经济重要的植物病原体的活性链格孢菌,灰葡萄fuckeliana,葡萄白粉菌和Zymoseptoria小麦。特别是局部抗真菌拉诺康唑的衍生物,其在苯环的对位带有炔氧基或杂芳基,表现出对上述植物病原体的良好控制。这些化合物在真菌的固醇生物合成途径中抑制14α-脱甲基酶。详细讨论了从苯甲醛或苯乙酮开始的合成路线以及结构-活性关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