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乙醇-2-13C | 14770-41-3

中文名称
乙醇-2-13C
中文别名
酒精-2-13C
英文名称
<13C>ethanol
英文别名
<2-13C>ethanol;<1-13C>-ethanol;ethanol-2-13C;[2-13C]ethanol;Ethanol;(213C)ethanol
乙醇-2-13C化学式
CAS
14770-41-3
化学式
C2H6O
mdl
——
分子量
47.058
InChiKey
LFQSCWFLJHTTHZ-OUBTZVS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14 °C (lit.)
  • 沸点:
    78 °C (lit.)
  • 密度:
    0.801 g/mL at 25 °C
  • 闪点:
    48 °F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1
  • 重原子数:
    3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20.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F
  • 安全说明:
    S,S16,S7
  • 危险类别码:
    R11
  • WGK Germany:
    3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170 3/PG 2
  • 储存条件:
    请将物品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并确保密闭。远离热源、火花及明火。

SDS

SDS:9677c3e7ff2de4c8ac4c66ad7f7bc2e5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乙醇-2-13C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Ethyl alcohol-2-13C
13C Labeled ethanol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易燃液体 (类别 2)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225 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警告申明
预防措施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33 保持容器密闭。
P240 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
P241 使用防爆的电气/ 通风/ 照明 设备。
P242 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 采取措施,防止静电放电。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
事故响应
P303 + P361 + P353 如果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除去/脱掉所有沾污的衣物,用水清洗皮肤/淋
浴。
P370 + P378 火灾时: 用干的砂子,干的化学品或耐醇性的泡沫来灭火。
安全储存
P403 + P235 保持低温,存放于通风良好处。
废弃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 Ethyl alcohol-2-13C
别名
13C Labeled ethanol
: 13CCH6O
分子式
: 47.06 g/mol
分子量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禁止催吐。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恶心, 头痛, 呕吐, 麻醉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无数据资料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用水喷雾冷却未打开的容器。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移去所有火源。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谨防蒸气积累达到可爆炸的浓度。蒸气能在低洼处积聚。
6.2 环境保护措施
如能确保安全,可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围堵溢出,用防电真空清洁器或湿刷子将溢出物收集起来,并放置到容器中去,根据当地规定处理(见第13部
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吸入蒸气和烟雾。
切勿靠近火源。-严禁烟火。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积聚。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打开了的容器必须仔细重新封口并保持竖放位置以防止泄漏。
充气保存 吸湿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根据良好的工业卫生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防渗透的衣服, 阻燃防静电防护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BEK型
(EN
14387)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
毒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液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114 °C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78 °C 在 1,013 hPa
g) 闪点
9 °C - 闭杯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0.801 g/cm3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热,火焰和火花。 极端温度和直接日晒。
10.5 不相容的物质
无数据资料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在着火情况下,会分解生成有害物质。 - 碳氧化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1 - 第1组:对人类致癌 (Ethanol-2-13C)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恶心, 头痛, 呕吐, 麻醉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在装备有加力燃烧室和洗刷设备的化学焚烧炉内燃烧处理,特别在点燃的时候要注意,因为此物质是高度易燃
性物质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1170 国际海运危规: 1170 国际空运危规: 1170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ETHANOL
国际海运危规: ETHANOL
国际空运危规: Ethanol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3 国际海运危规: 3 国际空运危规: 3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 国际海运危规: II 国际空运危规: 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乙醇-2-13C 在 sodium dichromate 、 硫酸 作用下, 生成 <2-13C>-Acetaldehyd
    参考文献:
    名称:
    Molecular structure of s-cis- and s-trans-acrolein determined by microwave spectroscopy
    摘要:
    DOI:
    10.1021/ja00336a022
  • 作为产物:
    描述:
    乙酸-2-13C 在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作用下, 生成 乙醇-2-13C
    参考文献:
    名称:
    Molecular structure of s-cis- and s-trans-acrolein determined by microwave spectroscopy
    摘要:
    DOI:
    10.1021/ja00336a02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Hierarchical TiO<sub>2</sub>/Ni(OH)<sub>2</sub>composite fibers with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CO<sub>2</sub>reduction performance
    作者:Aiyun Meng、Shuang Wu、Bei Cheng、Jiaguo Yu、Jingsan Xu
    DOI:10.1039/c7ta10073f
    日期:——
    enhanced charge separation efficiency and higher CO2 capture capacity due to the presence of Ni(OH)2.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Ni(OH)2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total CO2 conversion efficiency, but can also alter the product selectivity upon photocatalysis. This work opens a new pathway for achieving high-efficiency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with Ni(OH)2 as a cocatalyst.
    在过去的几年中,已发现Ni(OH)2是光催化氢释放的有效助催化剂。在本文中,我们报道它也可用于增强将CO 2还原成化学燃料的能力。通过简单的湿化学沉淀将垂直排列的Ni(OH)2纳米片沉积到静电纺丝的TiO 2纳米纤维上,以制造TiO 2 / Ni(OH)2杂化光催化剂。TiO 2纳米纤维可以指导Ni(OH)2纳米片的有序生长,其厚度为20 nm,并且均匀地覆盖TiO 2基材的表面。TiO 2与原始TiO 2纤维相比,/ Ni(OH)2分层复合材料显示出显着改善的光催化CO 2还原活性。裸露的TiO 2在CO 2光还原后只能产生甲烷和一氧化碳(分别为1.13和0.76μmolh -1 g -1)。负载0.5wt%的Ni(OH)2后,甲烷产率增加至2.20μmolh -1 g -1,同时CO产率不变。有趣的是,除CH 4和CO以外,醇(甲醇和乙醇)也作为产物出现在TiO 2 / Ni(OH)2上混合,并且在负载15
  • Efficient synthesis of ethanol by methanol homologation using CO<sub>2</sub>at lower temperature
    作者:Ying Wang、Jingjing Zhang、Qingli Qian、Bernard Baffour Asare Bediako、Meng Cui、Guanying Yang、Jiang Yan、Buxing Han
    DOI:10.1039/c8gc03320j
    日期:——
    reported before. The turnover frequency (TOF) of ethanol based on Ru was as high as 7.5 h−1 and the selectivity of ethanol in total products could reach 65.0 C-mol%, which a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Ethanol was synthesized through cascade catalysis of a reverse water gas shift (RWGS) reaction and methanol homologation with syngas (CO/H2). Th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CO 2转化是绿色化学中的重要主题,使用CO 2进行甲醇同源化是生产乙醇的有希望的途径。在这项工作中,我们使用不同的均相催化体系研究了该反应。发现使用LiI作为促进剂和N-乙基-2-吡咯烷酮(NEP)作为溶剂的[RuCl 2(CO)3 ] 2 / Co 4(CO)12双金属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非常有效。该反应可以在160°C下有效地进行,这比以前报道的要低得多。基于Ru的乙醇的周转频率(TOF)高达7.5 h -1乙醇在总产物中的选择性可达65.0 C-mol%,明显高于文献报道。通过级联催化逆向水煤气变换(RWGS)反应和甲醇与合成气(CO / H 2)的合成来合成乙醇。催化系统的出色性能源于各组分之间的出色配合。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至少五次,而催化性能没有明显降低。系统地研究了溶剂对该反应的影响。还基于同位素标记测试讨论了该机制。
  • Alternative pathways in the ruthenium catalysed hydrogenation of CO to alcohols
    作者:Jan H. Blank、Robert Hembre、James Ponasik、David J. Cole-Hamilton
    DOI:10.1039/c3cy00423f
    日期:——
    CO hydrogenation in [PBu4]Br in the presence of [Ru3(CO)12] gives predominantly methanol, ethanol and propanol with small amounts of 1,2-ethanediol. Using RuO2 as the catalyst precursor, the same products are formed along with higher alcohols (1-butanol –1-heptanol). Reactions carried out using added 13CH3OH or 13CO show that ethanol and propanol come from homologation reactions of methanol and ethanol respectively, but that the higher alcohols are not formed through the lower alcohols as intermediates.
    在[PBu4]Br中加入[Ru3(CO)12]进行CO氢化反应,主要生成甲醇、乙醇和丙醇,同时伴有少量1,2-乙二醇。使用RuO2作为催化剂前体时,除了形成相同的产物外,还会生成高级醇(1-丁醇至1-庚醇)。通过添加13CH3OH或13CO进行的反应表明,乙醇和丙醇分别来自甲醇和乙醇的同系化反应,但高级醇并非通过低级醇作为中间体形成。
  • Selective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to ethanol <i>via</i> a relay catalytic platform
    作者:Juan Du、Shaopeng Li、Shulin Liu、Yu Xin、Bingfeng Chen、Huizhen Liu、Buxing Han
    DOI:10.1039/d0sc01133a
    日期:——
    Efficient electro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CO2) to ethanol is of great importance, but remains a challenge because it involves the transfer of multiple proton–electron pairs and carbon–carbon coupling. Herein, we report a CoO-anchored N-doped carbon material composed of mesoporous carbon (MC) and carbon nanotubes (CNT) as a catalyst for CO2 electroreduction. The faradaic efficiencies of ethanol
    二氧化碳(CO 2)高效电还原为乙醇非常重要,但仍然是一个挑战,因为它涉及多个质子-电子对的转移和碳-碳偶联。在此,我们报道了一种由介孔碳(MC)和碳纳米管(CNT)组成的CoO锚定N掺杂碳材料作为CO 2电还原催化剂。乙醇的法拉第效率和电流密度分别达到60.1%和5.1 mA cm -2。而且,在由CO 2生产的产物中,乙醇产物的选择性极高。讨论了一种拟议的机制,其中 MC-CNT/Co 催化剂提供了一个中继催化平台,其中 CoO 催化形成 CO* 中间体,这些中间体溢出到 MC-CNT 上进行碳-碳偶联形成乙醇。乙醇的高选择性主要归因于MC-CNT上的高选择性碳碳偶联活性位点。
  • Organic Additive‐derived Films on Cu Electrodes Promote Electrochemical CO <sub>2</sub> Reduction to C <sub>2+</sub> Products Under Strongly Acidic Conditions
    作者:Weixuan Nie、Gavin P. Heim、Nicholas B. Watkins、Theodor Agapie、Jonas C. Peters
    DOI:10.1002/anie.202216102
    日期:2023.3.13
    Modified copper electrodes with N-tolyl pyridinium additive-derived films show boosted selectivity of the CO2 reduction to C2+ products (>70 % Faradaic efficiency) and great suppression of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in strongly acidic electrolytes with low alkali cation concentrations.
    具有 N-甲苯基吡啶添加剂衍生薄膜的改性铜电极显示出将 CO 2还原为 C 2+产物的选择性提高(>70% 法拉第效率),并且在具有低碱阳离子浓度的强酸性电解质中显着抑制析氢反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