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4-bromophenyl)-2-oxo-N-phenylacetamid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4-bromophenyl)-2-oxo-N-phenylacetamide
英文别名
——
2-(4-bromophenyl)-2-oxo-N-phenylacetamid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4H10BrNO2
mdl
——
分子量
304.143
InChiKey
QLUZCFTWNZNJO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3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46.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4-bromophenyl)-2-oxo-N-phenylacetamide异丙醇 作用下, 反应 24.0h, 以218 mg的产率得到2-(4-bromophenyl)-2-hydroxyacetanil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锆MOF-催化α羟基酰胺的选择性合成经由α酮酰胺的转移氢化†
    摘要:
    这项工作报告了使用锆基金属有机骨架(Zr-MOFs)合成α-羟基酰胺及其衍生物。使用含有不同官能度的配体作为具有不同孔隙率的接头来制备Zr-MOF。该催化剂有效地促进了α-酮酰胺向α-羟基酰胺的转移氢化。该反应涉及绿色氢源,即异丙醇,其也起溶剂的作用。为了将α-酮酰胺选择性转化为α-羟酰胺,优化了配体在催化剂中的作用。首次有效地使用UiO-66(Zr)晶体将α-酮酰胺氢化为α-羟酰胺。催化剂被回收和再循环五次,而没有任何活性和选择性性能的损失。形态 使用场发射枪扫描电子显微镜(FEG-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IR)光谱和热重分析(TGA)分析了UiO-66(Zr)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由以下证实α-羟基酰胺及其衍生物的存在1 H和13 C-NMR。
    DOI:
    10.1039/c9nj00900k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Haddadin, Makhluf J.; Tannus, Hana T., Heterocycles, 1984, vol. 22, # 4, p. 773 - 778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α-Carbonylimine to α-Carbonylamide: An Efficient Oxidative Amidation Approach
    作者:Anil K. Padala、Nagaraju Mupparapu、Deepika Singh、Ram A. Vishwakarma、Qazi Naveed Ahmed
    DOI:10.1002/ejoc.201500251
    日期:2015.6
    activated C=N system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 efficient oxidative amidation reaction between 2-oxoaldehyde and weak nucleophilic amines (anilines, benzamides and sulfonamides). Mechanistic studies support the involvement of α-carbonylimine (–CO–C=N–) based compounds or intermediates as a central feature of the reaction, in which an adjacent CO moiety enhances the electrophilicity of the C=N system
    我们对通过使用活化的 C=N 系统产生酰胺键的兴趣导致了 2-氧醛和弱亲核胺(苯胺、苯甲酰胺和磺酰胺)之间有效氧化酰胺化反应的发展。机理研究支持基于 α-羰基亚胺 (–CO–C=N–) 的化合物或中间体作为反应的核心特征,其中相邻的 CO 部分增强了 C=N 系统的亲电性,这有利于攻击氧化剂(TBHP 或 SeO2),从而以良好的收率生成所需的产物。2-氧醛和弱亲核胺的直接氧化偶联是通过MgSO4-TBHP-吡啶/CuBr 或SeO2·吡啶促进的方法完成的。在目前的研究中,SeO2·吡啶作为一种通用试剂出现,可用于促进 2-氧醛和弱亲核胺之间的初始 α-羰基亚胺形成,随后氧化为相应的 α-羰基酰胺。所报告的方法构成了从苯胺合成 α-酮酰胺的少数报告之一,可能是生成 α-酮酰亚胺的第二份报告,以及用磺酰胺生成 2-氧代酰胺的第一份报告。
  • 一种α-酮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申请人:五邑大学
    公开号:CN111662202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α‑酮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如化学式I所示的苯甲酰叠氮化合物与如化学式II所示的苯甲酰甲酸化合物混合,反应得到如化学式III所示的α‑酮酰胺类化合物;式中,R1为苯环上的单取代或多取代基;R2是不为H的基团。该合成方法能够高效合成官能团化α‑酮酰胺类化合物,具有合成步骤简单、操作安全、合成方法对功能团兼容性好、原子经济性高的优点,并且易于工业化合成。
  •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Chiral 1,3-Diaminopropanols: Bisoxazolidine-Catalyzed CC Bond Formation with α-Keto Amides
    作者:Hanhui Xu、Christian Wolf
    DOI:10.1002/anie.201105778
    日期:2011.12.16
    Three high‐yielding steps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chiral 1,3‐diaminopropanols from aliphatic and aromatic α‐keto amides. In this approach, a nitroaldol reaction, which is catalyzed by Cu(SO2CF3)2 and the bisoxazolidine ligand L1, is followed by two mild reduction reactions (see scheme). Laborious protection and deprotection steps can be avoided by using this method.
    三个高产步骤导致由脂肪族和芳香族α-酮酰胺形成手性1,3-二氨基丙醇。在这种方法中,由Cu(SO 2 CF 3)2和双恶唑烷配体L1催化的硝基羟醛反应之后是两个温和的还原反应(参见方案)。使用此方法可以避免繁琐的保护和脱保护步骤。
  • Visible-light initiated copper(<scp>i</scp>)-catalysed oxidative C–N coupling of anilines with terminal alkynes: one-step synthesis of α-ketoamides
    作者:Arunachalam Sagadevan、Ayyakkannu Ragupathi、Chun-Cheng Lin、Jih Ru Hwu、Kuo Chu Hwang
    DOI:10.1039/c4gc01623h
    日期:——
    Development of C–N coupling processes is fundamentally important and challenging for the synthesis of biologically active molecules and drugs. Herein, we report a highly atom efficient green process for the synthesis of α-ketoamides via visible-light induced copper(I) chloride catalysed direct oxidative Csp–N coupling reactions using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lkynes and anilines at room temperature without
    C–N偶联过程的发展对于生物活性分子和药物的合成至关重要,并且具有挑战性。在此,我们报告了一种通过可见光诱导的氯化铜(I)催化的直接氧化C sp合成α-酮酰胺的高度原子高效的绿色工艺。在室温下,使用市售的炔烃和苯胺进行–N偶联反应,无需使用危险化学品和苛刻的反应条件。给出了使用广泛底物的47个例子,包括缺乏电子的苯胺和各种末端炔烃。当前的光化学过程能够一步一步实现环氧水解酶抑制剂的高收率(92-95%)。对于α-酮酰胺的合成,这种转化是高效且高度选择性的。
  • Molybdenum-Catalyzed Intermolecular Deoxygenative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of 1,2-Diketones with α-Ketoamides
    作者:Yuan-Qing Dong、Kai Wang、Chun-Xiang Zhuo
    DOI:10.1021/acscatal.2c03731
    日期:2022.9.16
    carbon–nitrogen bond and a carbon–carbon double bond in one step under Mo-catalysis. Various pyrrol-2-ones were secured in up to 96% yield by utilizing a commercial Mo-catalyst. The synthetic potential of the current methodology is additionally demonstrated by synthetic transformations, a gram-scale synthesis, and derivatization of several natural products and drug molecules. The preliminary mechanistic
    在这里,我们描述了工作台稳定且易于获得的 1,2-二酮与 α-酮酰胺的 Mo 催化的分子间脱氧交叉偶联,其中四个羰基氧原子中的三个被消除,同时形成碳-氮键和在钼催化下一步形成碳-碳双键。通过使用商业钼催化剂,可以确保各种 pyrrol-2-one 的产率高达 96%。当前方法的合成潜力还通过合成转化、克级合成以及几种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衍生化来证明。初步的机理研究表明,这种级联过程可能是通过正式的分子间 N-H 插入开始,然后是分子内羰基 - 羰基烯化反应,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