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5'-carbonylbis(2-hydroxybenzaldehyd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5'-carbonylbis(2-hydroxybenzaldehyde)
英文别名
5-(3-Formyl-4-hydroxybenzoyl)-2-hydroxybenzaldehyde
5,5'-carbonylbis(2-hydroxybenzaldehyd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5H10O5
mdl
——
分子量
270.241
InChiKey
JTCWSCIBUHENK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6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91.7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5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5,5'-carbonylbis(2-hydroxybenzaldehyde)苯甲酰肼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10.0h, 以94%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水杨醛联肼类AIE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与构筑高发光效率干凝胶传感薄膜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杨醛联肼类AIE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构筑高发光效率干凝胶传感薄膜的应用。该方法包括:将双酚类原料与乌洛托品混合,合成水杨醛衍生物中间体产物;加入苯甲酰腙衍生物和冰醋酸,得到水杨醛联肼类AIE化合物。所述高发光效率干凝胶薄膜是通过超分子凝胶法进行制备的。用于制备高发光效率干凝胶传感薄膜的化合物分子设计结构丰富,合成方法简单,产率高效。化合物分子具有AIE荧光发射行为,干凝胶传感薄膜发光效率高。干凝胶传感薄膜的制备手段简单,不依赖于大型仪器,降低工业成本,有利于薄膜传感材料的大规模廉价制备。利用凝胶的自收缩行为,可以实现干凝胶传感薄膜孔道结构的有效调控与荧光强度的显著增强。
    公开号:
    CN111875519B
  • 作为产物:
    描述:
    4,4'-二羟基二苯甲酮乌洛托品三氟乙酸 作用下, 反应 18.0h, 以92%的产率得到5,5'-carbonylbis(2-hydroxybenzaldehyd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水杨醛联肼类AIE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与构筑高发光效率干凝胶传感薄膜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杨醛联肼类AIE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构筑高发光效率干凝胶传感薄膜的应用。该方法包括:将双酚类原料与乌洛托品混合,合成水杨醛衍生物中间体产物;加入苯甲酰腙衍生物和冰醋酸,得到水杨醛联肼类AIE化合物。所述高发光效率干凝胶薄膜是通过超分子凝胶法进行制备的。用于制备高发光效率干凝胶传感薄膜的化合物分子设计结构丰富,合成方法简单,产率高效。化合物分子具有AIE荧光发射行为,干凝胶传感薄膜发光效率高。干凝胶传感薄膜的制备手段简单,不依赖于大型仪器,降低工业成本,有利于薄膜传感材料的大规模廉价制备。利用凝胶的自收缩行为,可以实现干凝胶传感薄膜孔道结构的有效调控与荧光强度的显著增强。
    公开号:
    CN111875519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Facile fabrication of self-shrinkable AIE supramolecular gels based on benzophenone salicylaldehyde hydrazine derivatives
    作者:Yao Ma、Baoxi Li、Kexin Zhang、Qing Wan、Zoran Džolić、Zhiming Wang、Ben Zhong Tang
    DOI:10.1039/d0tc03665j
    日期:——
    significantly stimulated the development of luminescent supramolecular materials. Its realization in self-shrinkable materials can both provoke academic interest and widen the number of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for actively moving systems. Herein, we proposed a novel molecular design strategy to give self-shrinkable AIE supramolecular gels via the use of three benzophenone salicylaldehyde hydrazine derivatives
    通过形状和体积的变化研究超分子软材料的收缩行为,可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模仿各种生物体中发生的运动。自收缩超分子凝胶的制备在主动移动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聚集诱导发射(AIE)一直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并且据信已经极大地刺激了发光超分子材料的发展。它在可自动收缩的材料中的实现既引起了学术兴趣,也扩大了主动移动系统的创新应用数量。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分子设计策略,可通过以下方式产生可自收缩的AIE超分子凝胶:使用三种二苯甲酮水杨醛肼衍生物取代不同长度的烷基链。这些胶凝剂分子倾向于在单分子和组装状态下采用扭曲构象,这有利于其AIE行为。这些分子的凝胶表现出明显的相行为,其中具有较长烷基链的分子导致凝胶自收缩。我们认为这是由于填料层迁移率的提高,从而缩短了层间距离,从而导致了更紧密的堆叠。自收缩过程伴随着形态的变化,从大孔蜂窝状结构到更排列和规则的纳米纤维结构,并伴有发射增强。
  • Complete1H and13C NMR spectral assignment of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bis-spiropyran derivatives
    作者:Sam-Rok Keum、Hyo-Jung Roh、Yoon-Ki Choi、Soon-Sung Lim、Sung-Hoon Kim、Kwangnak Koh
    DOI:10.1002/mrc.1640
    日期:2005.10
    1H and 13C NMR spectra of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bis‐spiropyrans, Series 1‐3, were completely assigned. Especially, the 1H assignment of asymmetric spiropyrans was achieved by utilizing 1H–1H COSY and nOe experiments. All of the carbons in the dye molecule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heteronuclear 2D‐shift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HETCOR), together with an attached proton test (APT)
    对称和不对称双螺吡喃系列 1-3 的 1H 和 13C NMR 谱完全归属。特别是,不对称螺吡喃的 1H 分配是通过利用 1H-1H COZY 和 nOe 实验实现的。通过异核 2D 位移相关光谱 (HETCOR) 和附着质子测试 (APT) 的组合研究染料分子中的所有碳。版权所有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 一种水杨醛联肼类AIE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与构筑高发光效率干凝胶传感薄膜的应用
    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
    公开号:CN111875519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杨醛联肼类AIE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构筑高发光效率干凝胶传感薄膜的应用。该方法包括:将双酚类原料与乌洛托品混合,合成水杨醛衍生物中间体产物;加入苯甲酰腙衍生物和冰醋酸,得到水杨醛联肼类AIE化合物。所述高发光效率干凝胶薄膜是通过超分子凝胶法进行制备的。用于制备高发光效率干凝胶传感薄膜的化合物分子设计结构丰富,合成方法简单,产率高效。化合物分子具有AIE荧光发射行为,干凝胶传感薄膜发光效率高。干凝胶传感薄膜的制备手段简单,不依赖于大型仪器,降低工业成本,有利于薄膜传感材料的大规模廉价制备。利用凝胶的自收缩行为,可以实现干凝胶传感薄膜孔道结构的有效调控与荧光强度的显著增强。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