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fluoro-5-(pyridin-2-yl)phenyl)(phenyl)methano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fluoro-5-(pyridin-2-yl)phenyl)(phenyl)methanone
英文别名
(2-Fluoro-5-pyridin-2-ylphenyl)-phenylmethanone;(2-fluoro-5-pyridin-2-ylphenyl)-phenylmethanone
(2-fluoro-5-(pyridin-2-yl)phenyl)(phenyl)methano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8H12FNO
mdl
——
分子量
277.298
InChiKey
GHHMRWCPLOBDC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3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fluoro-5-(pyridin-2-yl)phenyl)(phenyl)methanonesod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乙二醇乙醚 为溶剂, 反应 24.0h, 生成 (2-fluoro-5-pyridin-2-ylbenzene-4-id-1-yl)-phenylmethanone;(Z)-4-oxopent-2-en-2-olate;platinum(2+)
    参考文献:
    名称:
    带有苯甲酰基化2-苯基吡啶配体的 杂配环金属化铂(ii)配合物显着受激准分子磷光的光动力学研究†
    摘要:
    合成了由5'-苯甲酰化2-苯基吡啶(ppy)环金属化和乙酰丙酮酸辅助配体组成的新型杂配环金属化铂(Ⅱ)配合物,并研究了它们的光致发光(PL)性能。没有任何其他取代基的5'-苯甲酰化配合物在二氯甲烷(10μM,rt)中于479 nm处显示基于磷光的单体发射,PL量子产率为0.28。另一方面,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薄膜中,大约在200nm处还出现了显着的准分子发射。600 nm,当掺杂水平增加到0.20 mmmol g -1时, PL量子产率相对较高,为0.47,与单体排放相比,强度相对较高。在具有未取代的,4'-苯甲酰化和5'-氟化的ppy环金属化配体的配合物的情况下,在相同的掺杂水平下适度产生准分子发射,因此将苯甲酰基引入5'-位是有效的获得显着的准分子发射。苯甲酰基和氟基团的结合在诱导准分子发射方面更有效,并且2-(5-苯甲酰基-4,6-二氟苯基)吡啶基络合物的准分子发射强度是单体发射的3
    DOI:
    10.1039/c7cp06944h
  • 作为产物:
    描述:
    2-(4-氟苯基)吡啶苯甲酰甲酸silver carbonate 、 sodium persulfate 、 十二羰基三钌D(+)-10-樟脑磺酸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甲基叔丁基醚 为溶剂, 反应 48.0h, 以75%的产率得到(2-fluoro-5-(pyridin-2-yl)phenyl)(phenyl)methan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邻位钌化策略直接对芳烃进行脱羧元选择性酰化
    摘要:
    通过钌催化的邻位金属化策略,可以建立多种芳烃的直接脱羧间选择性C–H酰化反应。该方法以Ru 3(CO)12为催化剂,α-氧代羧酸为酰化源,具有较宽的底物范围,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和较高的区域选择性。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涉及自由基过程和18e-八面体钌物种。目前的工作为区域选择性间酰化反应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并将成为药物和材料科学发展的有力工具。
    DOI:
    10.1021/acscatal.8b0369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ovel bis- and tris-cyclometalated iridium(<scp>iii</scp>) complexes bearing a benzoyl group on each fluorinated 2-phenylpyridinate ligand aimed at development of blue phosphorescent materials for OLED
    作者:Naoki Okamura、Taiyo Nakamura、Shigeyuki Yagi、Takeshi Maeda、Hiroyuki Nakazumi、Hideki Fujiwara、Shiro Koseki
    DOI:10.1039/c6ra09385j
    日期:——

    Novel blue phosphorescent bis- and tris-cyclometalated iridium(iii) complexes with excellent PL quantum yields were developed, using fluorinated 2-(5-benzoylphenyl)pyridinate ligands.

    开发了具有出色光致发光量子产率的新型蓝色光双和三环(III)配合物,使用代的2-(5-苯甲酰基苯基)吡啶配体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