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bromosulfanyl-4-chloro-1,2,3-dithiazolium bromid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bromosulfanyl-4-chloro-1,2,3-dithiazolium bromide
英文别名
(4-Chlorodithiazol-1-ium-5-yl) thiohypobromite;bromide
5-bromosulfanyl-4-chloro-1,2,3-dithiazolium bromid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Br*C2BrClNS3
mdl
——
分子量
329.488
InChiKey
ORMSOEPMQSKDPY-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55
  • 重原子数:
    9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94.7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丙二腈5-bromosulfanyl-4-chloro-1,2,3-dithiazolium bromide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36%的产率得到2-(4-chloro-5H-1,2,3-dithiazol-5-ylidene)propanedinitrile
    参考文献:
    名称:
    Reactions of 1,2,3-dithiazoles with halogenated malononitriles
    摘要:
    二溴丙二腈 3a 与 4-氯-1,2,3-二噻唑-5-硫酮 9 反应,单溴丙二腈 3c 与 4,5-二氯-1,2,3-二噻唑氯化铵 4(阿贝尔盐)反应,分别得到 4-氯-5H-1,2,3-二噻唑-5-亚基丙二腈 1,收率分别为 76% 和 73%,从而提供了这一关键中间体的最佳合成方法。这些反应伴随着 1-(4-氯-5H-1,2,3-二噻唑-5-亚基氨基)-1,2-二卤乙烯-2-甲腈 5 的生成,其产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回流甲苯中,二溴丙二腈 3a 和二噻唑硫酮 9 直接生成 3-溴异噻唑-4,5-二甲腈 12(59%);可能的中间体(二氰基亚甲基)二噻唑 1 在约 20 °C 下用无水气态 HBr 处理后很容易转化成溴异噻唑 12(83%)。在二噻唑硫酮 9 中加入溴,几乎可以定量得到 5-溴硫基-4-氯-1,2,3-二噻唑溴化物 11。本文提出了所有这些反应的机理。
    DOI:
    10.1039/b202038f
  • 作为产物:
    描述:
    4-chloro-5H-1,2,3-dithiazole-5-thion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0.17h, 以95%的产率得到5-bromosulfanyl-4-chloro-1,2,3-dithiazolium bro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Reactions of 1,2,3-dithiazoles with halogenated malononitriles
    摘要:
    二溴丙二腈 3a 与 4-氯-1,2,3-二噻唑-5-硫酮 9 反应,单溴丙二腈 3c 与 4,5-二氯-1,2,3-二噻唑氯化铵 4(阿贝尔盐)反应,分别得到 4-氯-5H-1,2,3-二噻唑-5-亚基丙二腈 1,收率分别为 76% 和 73%,从而提供了这一关键中间体的最佳合成方法。这些反应伴随着 1-(4-氯-5H-1,2,3-二噻唑-5-亚基氨基)-1,2-二卤乙烯-2-甲腈 5 的生成,其产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回流甲苯中,二溴丙二腈 3a 和二噻唑硫酮 9 直接生成 3-溴异噻唑-4,5-二甲腈 12(59%);可能的中间体(二氰基亚甲基)二噻唑 1 在约 20 °C 下用无水气态 HBr 处理后很容易转化成溴异噻唑 12(83%)。在二噻唑硫酮 9 中加入溴,几乎可以定量得到 5-溴硫基-4-氯-1,2,3-二噻唑溴化物 11。本文提出了所有这些反应的机理。
    DOI:
    10.1039/b202038f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eactions of 1,2,3-dithiazoles with halogenated malononitriles
    作者:Irene C. Christoforou、Panayiotis A. Koutentis、Charles W. Rees
    DOI:10.1039/b202038f
    日期:2002.5.10
    Dibromomalononitrile 3a reacts with 4-chloro-1,2,3-dithiazole-5-thione 9 and monobromomalononitrile 3c reacts with 4,5-dichloro-1,2,3-dithiazolium chloride 4 (Appel salt) to give 4-chloro-5H-1,2,3-dithiazole-5-ylidenemalononitrile 1 in 76 and 73% yields, respectively, thus providing the best available synthesis of this key intermediate. The reactions were accompanied by the formation of 1-(4-chloro-5H-1,2,3-dithiazol-5-ylideneamino)-1,2-dihaloethene-2-carbonitriles 5, the yields of which increased with reaction temperature. In refluxing toluene, dibromomalononitrile 3a and dithiazolethione 9 give directly 3-bromoisothiazole-4,5-dicarbonitrile 12 (59%); the probable intermediate (dicyanomethylene)dithiazole 1 is readily converted into bromoisothiazole 12 on treatment with anhydrous gaseous HBr at ca. 20 °C (83%). The addition of bromine to dithiazolethione 9 gives 5-bromosulfanyl-4-chloro-1,2,3-dithiazolium bromide 11 almost quantitatively. Mechanisms are proposed for all these reactions.
    二溴丙二腈 3a 与 4-氯-1,2,3-二噻唑-5-硫酮 9 反应,单溴丙二腈 3c 与 4,5-二氯-1,2,3-二噻唑氯化铵 4(阿贝尔盐)反应,分别得到 4-氯-5H-1,2,3-二噻唑-5-亚基丙二腈 1,收率分别为 76% 和 73%,从而提供了这一关键中间体的最佳合成方法。这些反应伴随着 1-(4-氯-5H-1,2,3-二噻唑-5-亚基氨基)-1,2-二卤乙烯-2-甲腈 5 的生成,其产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回流甲苯中,二溴丙二腈 3a 和二噻唑硫酮 9 直接生成 3-溴异噻唑-4,5-二甲腈 12(59%);可能的中间体(二氰基亚甲基)二噻唑 1 在约 20 °C 下用无水气态 HBr 处理后很容易转化成溴异噻唑 12(83%)。在二噻唑硫酮 9 中加入溴,几乎可以定量得到 5-溴硫基-4-氯-1,2,3-二噻唑溴化物 11。本文提出了所有这些反应的机理。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试剂2,5-Dibromo-3,4-dihexylthiophene 苯-1,2,4-三羧酸-丙烷-1,2,3-三醇(1:1) 碘吡咯 癸氯-二茂铁 溴代二茂铁 溴-(3-溴-2-噻嗯基)镁 派瑞林D 派瑞林 F 二聚体 氯代二茂铁 曲洛酯 异噻唑,3-氯-5-甲基- 地茂酮 四碘噻吩 四溴噻吩 四溴吡咯 四溴-N-甲基吡咯 四氯噻吩 四氟噻吩 噻菌腈 噻美尼定. 噻吩,3-溴-4-(1-辛炔基)- 噻吩,2,5-二氯-3,4-二(氯甲基)- 喷贝特 咪唑烷,2-(4-溴-5-甲基-2-呋喃基)-1,3-二甲基- 叔丁基2-溴-4,6-二氢-5H-吡咯并[3,4-D]噻唑-5-羧酸酯 叔-丁基2-溴-5,6-二氢咪唑并[1,2-A]吡嗪-7(8H)-甲酸基酯 八氟联苯烯 八氟二苯并硒吩 二苯基氯化碘盐 二联苯碘硫酸盐 二氯对二甲苯二聚体 二氯[2-甲基-3(2H)-异噻唑酮-O]的钙合物 二氯-1,2-二硫环戊烯酮 二-(3-溴-1,2,4-噻二唑-5-基)-二硫醚 二(2-噻吩基)碘鎓 [四丁基铵][Δ-三(四氯-1,2-苯二醇酸根)磷酸盐(V)] [3-(4-氯-3,5-二甲基-1H-吡唑-1-基)丙基]胺 [3-(4-氯-1H-吡唑-1-基)-2-甲基丙基]胺 [2-(4-溴-吡唑-1-基)-乙基]-二甲胺 [1-(4-溴-3-甲基-1,2-噻唑-5-基)乙亚基氨基]硫脲 [1-(4-溴-1,2-噻唑-3-基)乙亚基氨基]硫脲 [1,1'-联苯]-2,2'-二基碘鎓 [(4-碘-1,2-噻唑-5-基)亚甲基氨基]硫脲 [(4-氯-1,2-噻唑-5-基)亚甲基氨基]硫脲 N-苄基-2-氯吡咯 N-Boc-2-氨基-3-溴噻吩 N-(2-氯-4-甲基-3-噻吩)-4,5-二氢-1H-咪唑-2-胺盐酸盐 N-(2,5-二溴-1H-吡咯-1-基)-氨基甲酸叔丁酯 N,N-二甲基-5-碘-1H-吡唑-1-磺酰胺 N,N-二甲基-2-(3,4,5-三溴吡唑-1-基)丙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