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Z)-1-(2-chlorophenyl)-3,3,3-trifluoroprop-1-e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Z)-1-(2-chlorophenyl)-3,3,3-trifluoroprop-1-ene
英文别名
(Z)-1-chloro-2-(3,3,3-trifluoroprop-1-en-1-yl)benzene;1-[(Z)-3,3,3-Trifluoro-1-propenyl]-2-chlorobenzene;1-chloro-2-[(Z)-3,3,3-trifluoroprop-1-enyl]benzene
(Z)-1-(2-chlorophenyl)-3,3,3-trifluoroprop-1-e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9H6ClF3
mdl
——
分子量
206.595
InChiKey
JNPLWYXSWJLCML-WAYWQWQT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1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1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2-氯苯乙炔 、 在 三乙基硅烷sodium t-butanola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22%的产率得到(Z)-1-(2-chlorophenyl)-3,3,3-trifluoroprop-1-ene
    参考文献:
    名称:
    末端炔烃的Cu(III)–CF 3复杂的非常规(Z)选择性氢三氟甲基化反应
    摘要:
    开发了一种有效且选择性的末端炔烃加氢三氟甲基化方法,以使DMF中的末端炔烃,硅烷和Cu(III)-CF 3络合物能够合成1,2-二取代的三氟甲基化Z-烯烃。不同寻常的Z选择性和各种官能团的相容性使该反应与以前的乙烯基CF 3键形成方法互补,从而主要生成E产物或E,Z-异构体的混合物。大量的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可能涉及迁移初始形成的Ar–C≡C–CF 3的关键步骤。进入LCu(I)-H中间体,然后将乙烯基铜物质加氢,最终得到Z-三氟甲基化的苯乙烯。氘标记实验表明,DMF不仅充当Z-三氟甲基化苯乙烯产品中的溶剂,而且充当α-H的来源。鉴于我们最近开发的使用Cu(III)-CF 3配合物/亲核试剂对炔烃进行新型的双功能化,这与以前的抗双功能化化学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Cu(III)-CF 3配合物被证明具有独特的与常规CF 3相比的反应活性 试剂(Togni试剂和梅本型试剂),因此可以开发其他有趣的反应。
    DOI:
    10.1021/acs.joc.8b0158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制备顺式三氟甲基苯乙烯类化合物的方法
    申请人:江南大学
    公开号:CN109503338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顺式三氟甲基苯乙烯类化合物的方法,属于有机合成领域。本发明方法利用高价态铜三氟甲基配合物,与苯乙炔类化合物、硅烷进行反应得到三氟甲基取代的苯乙烯类化合物。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含三氟甲基苯乙烯类化合物,可以有效的提高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得到β位三氟甲基取代的顺式苯乙烯类化合物,选择性高于90%,异构体生成较少,产率较高。本发明方法具有绿色安全、成本低、高效、工艺简单等优点,工业前景广阔,本发明方法的产物在药物、农药、高分子材料合成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Synthesis and Reactions of (2,2,2-Trifluoroethyl)triphenylphosphonium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作者:Takeshi Hanamoto、Noriko Morita、Keiko Shindo
    DOI:10.1002/ejoc.200300395
    日期:2003.11
    hydroxide gave (2,2-dimethoxyvinyl)triphenylphosphonium triflate (6a) in high yield instead of the corresponding (2,2,2-trifluoroethyl)diphenylphosphane oxide. Furthermore, reactions between 1 and secondary amines exclusively gave the novel (Z)-(2-amino-2-fluorovinyl)triphenylphosphonium triflates (10) in high yields. (©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69451 Weinheim, Germany, 2003)
    (2,2,2-三氟乙基)三苯基鏻三氟甲磺酸盐 (triflate) (1) 很容易从三苯基膦和 2,2,2-三氟乙基三氟甲磺酸酯以高产率合成。1 与带有吸电子基团的芳香醛在 DMF 中以 CsF 作为碱的 Wittig 烯化反应顺利进行,以良好的收率产生相应的 3,3,3-三氟亚丙基化合物。另一方面,在含有氢氧化钠的甲醇中水解 1 以高产率得到(2,2-二甲氧基乙烯基)三苯基鏻三氟甲磺酸盐(6a),而不是相应的(2,2,2-三氟乙基)二苯基氧化膦。此外,1 和仲胺之间的反应仅以高产率得到新型 (Z)-(2-氨基-2-氟乙烯基)三苯基鏻三氟甲磺酸盐 (10)。(©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69451 Weinheim, Germany, 2003)
  • Cu(III)–CF<sub>3</sub> Complex Enabled Unusual (<i>Z</i>)-Selective Hydro-trifluoromethylation of Terminal Alkynes
    作者:Song-Lin Zhang、Chang Xiao
    DOI:10.1021/acs.joc.8b01586
    日期:2018.9.21
    syn-difunctionalization of alkynes using Cu(III)–CF3 complexes/a nucleophilic reagent we developed recently that are also in contrast to the previous anti-difunctionalization chemistry, Cu(III)–CF3 complexes are demonstrated to show distinct reactivity properties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CF3 reagents (Togni’s reagents and Umemoto-type reagents) and may thus enable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interesting reactions
    开发了一种有效且选择性的末端炔烃加氢三氟甲基化方法,以使DMF中的末端炔烃,硅烷和Cu(III)-CF 3络合物能够合成1,2-二取代的三氟甲基化Z-烯烃。不同寻常的Z选择性和各种官能团的相容性使该反应与以前的乙烯基CF 3键形成方法互补,从而主要生成E产物或E,Z-异构体的混合物。大量的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可能涉及迁移初始形成的Ar–C≡C–CF 3的关键步骤。进入LCu(I)-H中间体,然后将乙烯基铜物质加氢,最终得到Z-三氟甲基化的苯乙烯。氘标记实验表明,DMF不仅充当Z-三氟甲基化苯乙烯产品中的溶剂,而且充当α-H的来源。鉴于我们最近开发的使用Cu(III)-CF 3配合物/亲核试剂对炔烃进行新型的双功能化,这与以前的抗双功能化化学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Cu(III)-CF 3配合物被证明具有独特的与常规CF 3相比的反应活性 试剂(Togni试剂和梅本型试剂),因此可以开发其他有趣的反应。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