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设计和建模了用于将酮直接加成至未活化的烯烃/炔烃的双功能催化剂体系。设计的催化剂具有适于结合能够活化烯烃/炔烃的π-酸性10族金属的二齿配体,以及通过形成亲核烯胺中间体来活化酮的束缚有机催化剂胺。使用DFT优化了在C–C键形成之前和之后设计的催化剂的结构,并且涉及第10组金属的反应步骤预计将显着地发挥作用。通过一个包括关键区域选择性环氧化物开环步骤的10个步骤的序列,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恶唑啉预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通过间位取代的苯间隔基分隔的束缚胺。它与第10组金属盐结合在一起,1 H NMR研究表明,通过胺-金属配位与该系统的催化剂-催化剂相互作用可能排除了所需的加成反应。本文公开的催化剂设计方法以及用方形平面10族金属获得的有前途的计算方法,为发现新型形成C-C键的双功能催化剂开辟了道路。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设计和建模了用于将酮直接加成至未活化的烯烃
摘要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设计和建模了用于将酮直接加成至未活化的烯烃/炔烃的双功能催化剂体系。设计的催化剂具有适于结合能够活化烯烃/炔烃的π-酸性10族金属的二齿配体,以及通过形成亲核烯胺中间体来活化酮的束缚有机催化剂胺。使用DFT优化了在C–C键形成之前和之后设计的催化剂的结构,并且涉及第10组金属的反应步骤预计将显着地发挥作用。通过一个包括关键区域选择性环氧化物开环步骤的10个步骤的序列,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恶唑啉预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通过间位取代的苯间隔基分隔的束缚胺。它与第10组金属盐结合在一起,1 H NMR研究表明,通过胺-金属配位与该系统的催化剂-催化剂相互作用可能排除了所需的加成反应。本文公开的催化剂设计方法以及用方形平面10族金属获得的有前途的计算方法,为发现新型形成C-C键的双功能催化剂开辟了道路。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设计和建模了用于将酮直接加成至未活化的烯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