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bis(2',6'-diisopropylphenyl)imidazol-2-ylidene)Cu(allyl)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bis(2',6'-diisopropylphenyl)imidazol-2-ylidene)Cu(allyl)
英文别名
——
(1,3-bis(2',6'-diisopropylphenyl)imidazol-2-ylidene)Cu(allyl)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30H41CuN2
mdl
——
分子量
493.215
InChiKey
VDETUPGRKXWFJ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8.98
  • 重原子数:
    33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6.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3-bis(2',6'-diisopropylphenyl)imidazol-2-ylidene)Cu(allyl)二苯基膦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76 %的产率得到[(1,3-bis(2,6-diisopropylphenyl)imidazol-2-ylidene)Cu(PPh2)]
    参考文献:
    名称:
    铜 (I) 氢磷酸化催化的不同机制途径:了解允许三取代苯乙烯的非对映选择性氢磷酸化
    摘要:
    随时可用且实验室稳定的 Cu(acac) 2 ( 1 ) 解决了探索性氢膦化催化中的许多挑战。进行了机械研究以回答有关1的反应性的问题, 光在催化中的作用, 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发散的哈米特图表明基于烯烃底物电子密度的不同机制。基于捕获反应和原位电子顺磁共振实验消除了自由基过程。同位素标记实验、两性离子捕获实验、化学计量模型反应和使用代理中间体的催化反应表明,该系统会发生共轭加成和基于插入的机械途径,具体取决于不饱和底物。计算分析表明,最低能量跃迁是从磷配体到配体到金属的电荷转移,其中 LUMO 具有显着的 Cu-P 反键合特性,表明弱化的 Cu-P 键在光催化条件下加速了插入。这个假设解释了更大的活动1与之前的铜催化氢化磷酸化报告相比,似乎是铜 (I) 催化剂的普遍现象。这些结果已被用于实现迄今为止未知的催化氢膦化反应,即三取代苯乙烯底物的非对映选择性氢膦化。
    DOI:
    10.1021/acscatal.2c05221
  • 作为产物:
    描述:
    [1,3-bis(2,6-di-iso-propylphenyl)imidazol-2-ylidene]copper (I) fluoride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71%的产率得到(1,3-bis(2',6'-diisopropylphenyl)imidazol-2-ylidene)Cu(allyl)
    参考文献:
    名称:
    有机硅烷金属转移制备官能化芳基铜化合物及其反应性
    摘要:
    反应性有机金属是合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硅烷潜在地代表了反应性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廉价、坚固且环境友好的前体,但非常稳定的 C-Si 键的性质通常阻止它们用作更具反应性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前体。我们对氟化铜络合物进行了研究,该络合物在温和条件下激活无水介质中的有机硅烷,实现金属转移以产生稳定且可分离的有机铜物种,其中包含敏感官能团,包括羰基、芳基溴、苄基氯和烷基酮。这一发现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铜催化反应中假定中间体的基本反应性,并开发新的有机硅烷试剂催化键形成过程。
    DOI:
    10.1021/ja807080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Reactivity of Functionalized Arylcopper Compounds by Transmetalation of Organosilanes
    作者:Jessica R. Herron、Zachary T. Ball
    DOI:10.1021/ja8070804
    日期:2008.12.10
    and parcel of synthetic chemistry. Organosilanes potentially represent a cheap, robust, and environmentally benign precursor to reactive organometallics, but the nature of the very stable C−Si bond has generally prevented their use as precursors to more reactive organometallics. We present investigations into a copper fluoride complex which activates organosilanes in anhydrous media under mild conditions
    反应性有机金属是合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硅烷潜在地代表了反应性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廉价、坚固且环境友好的前体,但非常稳定的 C-Si 键的性质通常阻止它们用作更具反应性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前体。我们对氟化铜络合物进行了研究,该络合物在温和条件下激活无水介质中的有机硅烷,实现金属转移以产生稳定且可分离的有机铜物种,其中包含敏感官能团,包括羰基、芳基溴、苄基氯和烷基酮。这一发现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铜催化反应中假定中间体的基本反应性,并开发新的有机硅烷试剂催化键形成过程。
  • Divergent Mechanistic Pathways for Copper(I) Hydrophosphination Catalysis: Understanding That Allows for Diastereoselective Hydrophosphination of a Tri-substituted Styrene
    作者:Steven G. Dannenberg、Dennis M. Seth、Emma J. Finfer、Rory Waterman
    DOI:10.1021/acscatal.2c05221
    日期:2023.1.6
    trapping experiment, stoichiometric model reactions, and catalytic reactions using proxy intermediates indicate that both the conjugate addition and insertion-based mechanistic pathways occur with this system, depending on the unsaturated substrate. Computation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lowest energy transition is a ligand-to-metal charge transfer from the phosphido ligand where the LUMO has significant
    随时可用且实验室稳定的 Cu(acac) 2 ( 1 ) 解决了探索性氢膦化催化中的许多挑战。进行了机械研究以回答有关1的反应性的问题, 光在催化中的作用, 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发散的哈米特图表明基于烯烃底物电子密度的不同机制。基于捕获反应和原位电子顺磁共振实验消除了自由基过程。同位素标记实验、两性离子捕获实验、化学计量模型反应和使用代理中间体的催化反应表明,该系统会发生共轭加成和基于插入的机械途径,具体取决于不饱和底物。计算分析表明,最低能量跃迁是从磷配体到配体到金属的电荷转移,其中 LUMO 具有显着的 Cu-P 反键合特性,表明弱化的 Cu-P 键在光催化条件下加速了插入。这个假设解释了更大的活动1与之前的铜催化氢化磷酸化报告相比,似乎是铜 (I) 催化剂的普遍现象。这些结果已被用于实现迄今为止未知的催化氢膦化反应,即三取代苯乙烯底物的非对映选择性氢膦化。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伊莫拉明 (5aS,6R,9S,9aR)-5a,6,7,8,9,9a-六氢-6,11,11-三甲基-2-(2,3,4,5,6-五氟苯基)-6,9-甲基-4H-[1,2,4]三唑[3,4-c][1,4]苯并恶嗪四氟硼酸酯 (5-氨基-1,3,4-噻二唑-2-基)甲醇 齐墩果-2,12-二烯[2,3-d]异恶唑-28-酸 黄曲霉毒素H1 高效液相卡套柱 非昔硝唑 非布索坦杂质Z19 非布索坦杂质T 非布索坦杂质K 非布索坦杂质E 非布索坦杂质67 非布索坦杂质65 非布索坦杂质64 非布索坦杂质61 非布索坦代谢物67M-4 非布索坦代谢物67M-2 非布索坦代谢物 67M-1 非布索坦-D9 非布索坦 非唑拉明 雷西纳德杂质H 雷西纳德 阿西司特 阿莫奈韦 阿米苯唑 阿米特罗13C2,15N2 阿瑞匹坦杂质 阿格列扎 阿扎司特 阿尔吡登 阿塔鲁伦中间体 阿培利司N-1 阿哌沙班杂质26 阿哌沙班杂质15 阿可替尼 阿作莫兰 阿佐塞米 镁(2+)(Z)-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酯 锌1,2-二甲基咪唑二氯化物 铵2-(4-氯苯基)苯并恶唑-5-丙酸盐 铬酸钠[-氯-3-[(5-二氢-3-甲基-5-氧代-1-苯基-1H-吡唑-4-基)偶氮]-2-羟基苯磺酸基][4-[(3,5-二氯-2-羟基苯 铁(2+)乙二酸酯-3-甲氧基苯胺(1:1:2) 钠5-苯基-4,5-二氢吡唑-1-羧酸酯 钠3-[2-(2-壬基-4,5-二氢-1H-咪唑-1-基)乙氧基]丙酸酯 钠3-(2H-苯并三唑-2-基)-5-仲-丁基-4-羟基苯磺酸酯 钠(2R,4aR,6R,7R,7aS)-6-(2-溴-9-氧代-6-苯基-4,9-二氢-3H-咪唑并[1,2-a]嘌呤-3-基)-7-羟基四氢-4H-呋喃并[3,2-D][1,3,2]二氧杂环己膦烷e-2-硫醇2-氧化物 野麦枯 野燕枯 醋甲唑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