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二甲基环丁基)甲醇 | 65502-62-7

中文名称
(2,2-二甲基环丁基)甲醇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dimethylcyclobutyl methanol
英文别名
(2,2-Dimethylcyclobutyl)methanol
(2,2-二甲基环丁基)甲醇化学式
CAS
65502-62-7
化学式
C7H14O
mdl
——
分子量
114.188
InChiKey
KDDFEANSQQUNG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7
  • 重原子数:
    8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20.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2-二甲基环丁基)甲醇pyridinium chlorochromat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4.0h, 生成 (+/-) junionone
    参考文献:
    名称:
    α-重氮环戊酮的光解。环收缩成官能化的环丁烷,并合成junionone,grandisol和乙酸平球菌酯
    摘要:
    重氮酮19在甲醇中的光解提供了环丁烷羧酸酯20。在碳酸氢钠水溶液-THF中的光解以更好的产率提供了酸21。酯的还原,随后的氧化和随后的Wittig反应提供了±junionone (3)。重氮酮24的光解导致环丁烷羧酸酯25的1:1混合物。用氢碘酸处理相应的羧酸提供了双环内酯27,其是大新醇(1)的已知前体。重氮酮28在光解后产生环丁烷羧酸盐29的混合物和30。将反酸31转化为甲基酮,然后对苯基进行氧化官能化,得到酮酯36,其在酸催化下被异构化为37,其以光学活性形式是(-)大丁香酚的前体。重氮酮38的光解提供了2∶1比例的环丁烷羧酸盐39和40。用甲基锂处理并随后乙酰化的相应的酸混合物提供了乙酸酮基酯43和44,从而导致乙酸链烷酰基酯的正式合成(4)。
    DOI:
    10.1016/s0040-4020(01)88398-8
  • 作为产物:
    描述:
    methyl (2,2-dimethyl-3-oxocyclobutyl)acetate 在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作用下, 以 乙醚 为溶剂, 生成 (2,2-二甲基环丁基)甲醇
    参考文献:
    名称:
    一些丁二烯和戊二烯二聚体的形成和热重排。用于鉴定常见双自由基中间体的热化学动力学论证的有效性测试
    摘要:
    通过动力学和立体化学技术研究了丁二烯和戊间二烯二聚的机理以及相应二聚体的热重排。特别注意以下问题:在二烯 1a 或 lb 的 Diets-Alder 二聚化中,是否涉及相应的 (2 + 2] 二聚体 3a 和 3b 的 1,3-σ 重排所共有的中间体。在 cis-1,2-divinylcyelobutane (Sa) 的末端乙烯基位置阻止正常的立体定向船状 Cope 重排为 3,4-二甲基-顺,cis-cycloocta-1,5-diene 并允许检测新的“非船”过程,whicp 导致立体异构体 pr6duct。船状速率常数随着 Sa > cTT-8 > cCT-8 > cCC-8 系列中末端顺式甲基取代基的增加而下降。效应的总范围等于 1.81 XI 05。反式-1,2-二丙烯基环丁烷也产生 Cope 重排产物,但该反应仅通过间接机制发生:先差向异构化为顺式异构体,然后 Cope 重排后者。反式-3
    DOI:
    10.1021/ja00435a03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Beckwith,A.L.J.; Moad,G.,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1977, vol. 30, p. 2733 - 2739
    作者:Beckwith,A.L.J.、Moad,G.
    DOI:——
    日期:——
  • GHOSH, ARUN;BANERJEE, UJJAL K.;VENKATESWARAN, R. V., TETRAHEDRON, 46,(1990) N, C. 3077-3088
    作者:GHOSH, ARUN、BANERJEE, UJJAL K.、VENKATESWARAN, R. V.
    DOI:——
    日期:——
  • BECKWITH A. L. J.; MOAD G., AUSTRAL. J. CHEM., 1977, 30, NO 12, 2733-2739
    作者:BECKWITH A. L. J.、 MOAD G.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