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R)-N-Boc-反式-4-羟基-D-脯氨酸叔丁酯 | 862996-27-8

中文名称
(2R)-N-Boc-反式-4-羟基-D-脯氨酸叔丁酯
中文别名
BOC-D-羟脯氨酸叔丁酯
英文名称
(2R)-N-Boc-trans-4-hydroxy-D-proline tert-butyl ester
英文别名
Boc-D-Hyp-Otbu;ditert-butyl (2R,4S)-4-hydroxypyrrolidine-1,2-dicarboxylate
(2R)-N-Boc-反式-4-羟基-D-脯氨酸叔丁酯化学式
CAS
862996-27-8
化学式
C14H25NO5
mdl
——
分子量
287.356
InChiKey
OXHIVNUWGSCHBD-VHSXEESV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6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6
  • 拓扑面积:
    76.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5

SDS

SDS:9722692f0d3579120fd52cd30b41c8ca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R)-N-Boc-反式-4-羟基-D-脯氨酸叔丁酯四溴化碳三苯基膦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50%的产率得到(2R)-N-Boc-cis-4-bromo-D-proline tert-but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脯氨酸吡咯烷环锁定构象的合成和构象分析的顺式和反式-4-叔-Butylprolines
    摘要:
    脯氨酸吡咯烷环的运动限制使得该仲胺氨基酸可以在许多肽和蛋白质中充当转向诱导剂。已知吡咯烷环具有两个主要的褶皱模式(即C-4(Cγ)exo和内包膜构象异构体,其比例可通过环中适当的取代基控制)。在自然界中,exo褶皱的4(R)-羟基-1-脯氨酸在胶原蛋白和类似胶原蛋白的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先前已经得出结论,4-顺式取代基的电负性增加了内褶皱,而4-反式取代基的电负性有利于内缩。exo皱褶。在这里,我们在C-4处以反式和顺式构型引入了一个空间上需要的叔丁基。反式的情况下-取代,所述吡咯烷环上的感应起皱效果用X射线晶体学研究和1次1 H NMR光谱的模拟。两个顺式-和反式-4-叔丁基团强烈支持pseudoequatorial取向,由此导致为吡咯烷环,相反皱纹效果顺-外和反式-内切为升-脯氨酸,与在负电C-4取代基的情况下观察到的效果相反。给出了构象受限的4-叔丁基脯氨酸的合成和结构分析。脯氨酸由4-羟基-1-脯氨酸合成,用t
    DOI:
    10.1021/jo050838a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脯氨酸吡咯烷环锁定构象的合成和构象分析的顺式和反式-4-叔-Butylprolines
    摘要:
    脯氨酸吡咯烷环的运动限制使得该仲胺氨基酸可以在许多肽和蛋白质中充当转向诱导剂。已知吡咯烷环具有两个主要的褶皱模式(即C-4(Cγ)exo和内包膜构象异构体,其比例可通过环中适当的取代基控制)。在自然界中,exo褶皱的4(R)-羟基-1-脯氨酸在胶原蛋白和类似胶原蛋白的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先前已经得出结论,4-顺式取代基的电负性增加了内褶皱,而4-反式取代基的电负性有利于内缩。exo皱褶。在这里,我们在C-4处以反式和顺式构型引入了一个空间上需要的叔丁基。反式的情况下-取代,所述吡咯烷环上的感应起皱效果用X射线晶体学研究和1次1 H NMR光谱的模拟。两个顺式-和反式-4-叔丁基团强烈支持pseudoequatorial取向,由此导致为吡咯烷环,相反皱纹效果顺-外和反式-内切为升-脯氨酸,与在负电C-4取代基的情况下观察到的效果相反。给出了构象受限的4-叔丁基脯氨酸的合成和结构分析。脯氨酸由4-羟基-1-脯氨酸合成,用t
    DOI:
    10.1021/jo050838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riggering Activity of Catalytic Rod-Like Supramolecular Polymers
    作者:Elisa Huerta、Bas van Genabeek、Brigitte A. G. Lamers、Marcel M. E. Koenigs、E. W. Meijer、Anja R. A. Palmans
    DOI:10.1002/chem.201405410
    日期:2015.2.23
    and substrate concentrations as low as 0.1 mol % and 50 mM, respectively. A temperature‐induced conformational change in the supramolecular polymer triggers the high activity of the catalyst. The supramolecular polymer’s helical sens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proline (L‐ or D‐) is responsible for the observed selectivity.
    基于L -1或D-脯氨酸部分官能化的苯-1,3,5-三甲苯酰胺(BTA)的超分子聚合物对水中的羟醛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观察到高达27×10 -4  s -1的高周转频率(TOF)和出色的立体选择性(高达96%de,高达99%ee)。此外,该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并在催化剂负载量和底物浓度低至0.1 mol%和50 m M时仍保持活性, 分别。温度引起的超分子聚合物构象变化触发了催化剂的高活性。超分子聚合物的螺旋感与脯氨酸的构型(L或D)相结合,是观察到的选择性的原因。
  • Locked Conformations for Proline Pyrrolidine Ring:  Synthesis and Conformational Analysis of <i>cis-</i> and <i>trans</i>-4-<i>tert</i>-Butylprolines
    作者:Ari M. P. Koskinen、Juho Helaja、Esa T. T. Kumpulainen、Jari Koivisto、Heidi Mansikkamäki、Kari Rissanen
    DOI:10.1021/jo050838a
    日期:2005.8.1
    pyrrolidine ring was studied with X-ray crystallography and 1H NMR spectral simulations. Both cis- and trans-4-tert-butyl groups strongly favor pseudoequatorial orientation, thereby causing opposite puckering effects for the pyrrolidine ring, cis-exo and trans-endo for l-prolines, in contrast to the effects observed in the case of electronegative C-4 substituents. The syntheses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are
    脯氨酸吡咯烷环的运动限制使得该仲胺氨基酸可以在许多肽和蛋白质中充当转向诱导剂。已知吡咯烷环具有两个主要的褶皱模式(即C-4(Cγ)exo和内包膜构象异构体,其比例可通过环中适当的取代基控制)。在自然界中,exo褶皱的4(R)-羟基-1-脯氨酸在胶原蛋白和类似胶原蛋白的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先前已经得出结论,4-顺式取代基的电负性增加了内褶皱,而4-反式取代基的电负性有利于内缩。exo皱褶。在这里,我们在C-4处以反式和顺式构型引入了一个空间上需要的叔丁基。反式的情况下-取代,所述吡咯烷环上的感应起皱效果用X射线晶体学研究和1次1 H NMR光谱的模拟。两个顺式-和反式-4-叔丁基团强烈支持pseudoequatorial取向,由此导致为吡咯烷环,相反皱纹效果顺-外和反式-内切为升-脯氨酸,与在负电C-4取代基的情况下观察到的效果相反。给出了构象受限的4-叔丁基脯氨酸的合成和结构分析。脯氨酸由4-羟基-1-脯氨酸合成,用t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 麦撒奎 鹅膏氨酸 鹅膏氨酸 鸦胆子酸A甲酯 鸦胆子酸A 鸟氨酸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