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R)-(+)-苯乙醇腈 | 10020-96-9

中文名称
(R)-(+)-苯乙醇腈
中文别名
R-(+)-苯乙醇腈;(R)-(+)-alpha-羟基苯乙腈;-(+)-Α-羟基苯乙腈
英文名称
(R)-Mandelonitrile
英文别名
mandelonitrile;(2R)-2-hydroxy-2-phenylacetonitrile
(R)-(+)-苯乙醇腈化学式
CAS
10020-96-9
化学式
C8H7NO
mdl
——
分子量
133.15
InChiKey
NNICRUQPODTGRU-QMMMGPOB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8-30 °C(lit.)
  • 沸点:
    170 °C(lit.)
  • 密度:
    1.117 g/mL at 25 °C(lit.)
  • 闪点:
    >230 °F
  • 稳定性/保质期:
    如果按照规范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发生分解,也未有已知的危险情况发生。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
  • 重原子数:
    10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2
  • 拓扑面积:
    44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ADMET

代谢
有机腈通过肝脏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的作用转化为氰化物离子。氰化物迅速被吸收并在全身分布。氰化物主要通过罗丹酶或3-巯基丙酸硫转移酶代谢为硫氰酸盐。氰化物代谢物通过尿液排出。
Organic nitriles are converted into cyanide ions through the action of cytochrome P450 enzymes in the liver. Cyanide is rapidly absorbed and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body. Cyanide is mainly metabolized into thiocyanate by either rhodanese or 3-mercaptopyruvate sulfur transferase. Cyanide metabolites are excreted in the urine. (L96)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毒性总结
有机腈在体内和体外均可分解成氰化物离子。因此,有机腈的主要毒性机制是它们产生有毒的氰化物离子或氢氰酸。氰化物是电子传递链第四个复合体(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粒体膜中)中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抑制剂。它与这种酶中的三价铁原子形成复合物。氰化物与这种细胞色素的结合阻止了电子从细胞色素c氧化酶传递到氧气。结果,电子传递链被中断,细胞无法再通过有氧呼吸产生ATP能量。主要依赖有氧呼吸的组织,如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受到特别影响。氰化物也通过与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变性血红蛋白、羟钴胺素、磷酸酶、酪氨酸酶、抗坏血酸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琥珀酸脱氢酶以及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结合,产生一些毒性效应。氰化物与变性血红蛋白中的三价铁离子结合,形成无活性的氰化变性血红蛋白。
Organic nitriles decompose into cyanide ions both in vivo and in vitro. Consequently the primary mechanism of toxicity for organic nitriles is their production of toxic cyanide ions or hydrogen cyanide. Cyanide is an inhibitor of cytochrome c oxidase in the fourth complex of the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found in the membrane of the mitochondria of eukaryotic cells). It complexes with the ferric iron atom in this enzyme. The binding of cyanide to this cytochrome prevents transport of electrons from cytochrome c oxidase to oxygen. As a result, the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is disrupted and the cell can no longer aerobically produce ATP for energy. Tissues that mainly depend on aerobic respiration, such as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the heart, are particularly affected. Cyanide is also known produce some of its toxic effects by binding to catalase, glutathione peroxidase, methemoglobin, hydroxocobalamin, phosphatase, tyrosinase, ascorbic acid oxidase, xanthine oxidase, succinic dehydrogenase, and 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 Cyanide binds to the ferric ion of methemoglobin to form inactive cyanmethemoglobin. (L97)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致癌物分类
对人类无致癌性(未列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清单)。
No indication of carcinogenicity to humans (not listed by IARC).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健康影响
短时间内接触高浓度的氰化物会损害大脑和心脏,甚至可能导致昏迷、癫痫、呼吸暂停、心脏骤停和死亡。长期吸入氰化物会引起呼吸困难、胸痛、呕吐、血象改变、头痛和甲状腺肿大。皮肤接触氰化物盐可能会刺激并产生溃疡。
Exposure to high levels of cyanide for a short time harms the brain and heart and can even cause coma, seizures, apnea, cardiac arrest and death. Chronic inhalation of cyanide causes breathing difficulties, chest pain, vomiting, blood changes, headaches, and enlargement of the thyroid gland. Skin contact with cyanide salts can irritate and produce sores. (L96, L97)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暴露途径
口服(L96);吸入(L96);皮肤给药(L96)
Oral (L96) ; inhalation (L96) ; dermal (L96)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症状
氰化物中毒表现为呼吸急促、气短、全身无力、眩晕、头痛、天旋地转、混乱、抽搐/癫痫发作,最终导致失去意识。
Cyanide poisoning is identified by rapid, deep breathing and shortness of breath, general weakness, giddiness, headaches, vertigo, confusion, convulsions/seizures and eventually loss of consciousness. (L96, L97)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安全信息

  • 危险等级:
    6.1
  • 危险品标志:
    T
  • 安全说明:
    S22,S26,S36/37/39,S45
  • 危险类别码:
    R23/24/25
  • 海关编码:
    292690909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811 6.1/PG 3
  • 储存条件:
    -20°C,密闭保存。

SDS

SDS:18272c3b222713fe8d7a7c95631ed1f5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R)-(+)-Mandelonitrile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R)-(+)-α-Hydroxybenzeneacetonitrile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3)
急性毒性, 吸入 (类别3)
急性毒性, 经皮 (类别3)
皮肤刺激 (类别2)
眼刺激 (类别2A)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类别3)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危害类型象形图
信号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301 吞咽会中毒
H311 皮肤接触会中毒
H315 造成皮肤刺激。
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
H331 吸入会中毒。
H335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警告申明
预防
P261 避免吸入粉尘/ 烟/ 气体/ 烟雾/ 蒸汽/ 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80 穿戴防护手套/ 眼保护罩/ 面部保护罩。
措施
P301 + P310 如果吞下去了: 立即呼救解毒中心或医生。
P302 + P352 如果在皮肤上: 用大量肥皂和水淋洗。
P304 + P340 如果吸入: 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休息,并保持呼吸舒畅的姿势。
P305 + P351 + 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
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P322 具体措施(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0 漱口。
P332 + 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 就诊。
P337 + P313 如仍觉眼睛刺激:求医/ 就诊。
P361 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储存
P403 + P233 存放于通风良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处理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R)-(+)-α-Hydroxybenzeneacetonitrile
别名
: C8H7NO
分子式
: 133.15 g/mol
分子量
成分 浓度
Mandelonitrile
-
10020-96-9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如果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在皮肤接触的情况下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 请教医生。
在眼睛接触的情况下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如果误服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最重要的症状和影响,急性的和滞后的
体内可能部分经代谢产生氰化物,
人体吸入引起高铁血红蛋白形成,一定浓度后引起苍白病。一般2~4小时或更长时间后发作,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氢氰酸
5.3 救火人员的预防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的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戴呼吸罩。 防止粉尘的生成。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预防措施
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收集、处理泄漏物,不要产生灰尘。 扫掉和铲掉。 存放在合适的封闭的处理容器内。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防止粉尘和气溶胶生成。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建议的贮存温度: -20 °C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8.1 控制参数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避免与皮肤、眼睛和衣服接触。 休息以前和操作过此产品之后立即洗手。
人身保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微粒防毒面具N99型(US)
或P2型(EN
143)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毒
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颜色: 白色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临界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熔点范围: 28 - 30 °C - lit.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170 °C - lit.
g) 闪点
113 °C - 闭杯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可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相对蒸气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1.117 g/cm3 在 25 °C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化学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避免接触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兼容的材料
强酸, 强碱, 强氧化剂, 强还原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腐蚀/刺激
无数据资料
严重眼损伤 / 眼刺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诱变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吸入 -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会中毒。 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误吞会中毒。
皮肤 如果被皮肤吸收会有毒性 造成皮肤刺激。
眼睛 造成严重眼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体内可能部分经代谢产生氰化物,
人体吸入引起高铁血红蛋白形成,一定浓度后引起苍白病。一般2~4小时或更长时间后发作,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生物积累的潜在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污染了的包装物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欧洲陆运危规: 2811 国际海运危规: 2811 国际空运危规: 2811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TOXIC SOLID, ORGANIC, N.O.S. (Mandelonitrile)
国际海运危规: TOXIC SOLID, ORGANIC, N.O.S. (Mandelonitrile)
国际空运危规: Toxic solid, organic, n.o.s. (Mandelonitrile)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6.1 国际海运危规: 6.1 国际空运危规: 6.1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I 国际海运危规: III 国际空运危规: I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预防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R)-(+)-苯乙醇腈吡啶 、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氢气 作用下, 以 乙醚 为溶剂, 生成 去甲麻黄碱
    参考文献:
    名称:
    从(R)-氰醇立体合成(1 R)-和(1 R,2 S)-1-芳基-2-烷基氨基醇
    摘要:
    在不消旋的情况下,用LiAlH 4氢化(R)-氰醇(R)-1 ,得到(R)-2-氨基醇(R)-3 。(1 - [R,2小号)-2-氨基醇(1R,2S)-4通过加入甲基格氏至O-甲硅烷基保护的氰醇(R)-2-具有高非对映选择性得到和用NaBH随后氢化4。N-烷基化的2-氨基醇(R)-8和(1R,2S)-9可以通过相应的2-氨基醇(R)-3和(1R,2S)-4的还原烷基化来制备,或通过格氏试剂加成产物与伯胺的转氨反应,然后再用NaBH 4氢化。与N-未取代的亚胺相比,在N-烷基亚氨基化合物的情况下,氢化的非对映选择性较低。
    DOI:
    10.1016/s0957-4166(96)00527-7
  • 作为产物:
    描述:
    (R)-cyano(phenyl)methyl 2-bromopropanoate 在 对甲苯磺酸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96.0h, 以58%的产率得到(R)-(+)-苯乙醇腈
    参考文献:
    名称:
    少量对映体再循环一步制备O-(α-溴酰基)氰醇:合成4-Amino-2(5 H)-呋喃酮
    摘要:
    由一系列不同的醛与α-溴酰基氰化物组合,可一步制备O-(α-溴酰基)氰醇。通过使用一种循环程序,手性Lewis酸催化的反应中的两种次要非对映异构体经历了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CALB)催化的水解,然后进行脱氢氰化反应再生了起始原料,从而获得了高至高收率的产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出色的非对映选择性。这些化合物的合成重要性通过4-amino-2(5 H呋喃酮,一类既具有生物学活性又具有合成中间体用途的化合物。该转化是通过分子内布莱斯反应实现的,该反应使产物具有高至优异的产率和对映体比率。
    DOI:
    10.1021/jo401401c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ubstrate Evaluation of<i>Rhodococcus erythropolis</i>SET1, a Nitrile Hydrolysing Bacterium, Demonstrating Dual Activity Strongly Dependent on Nitrile Sub-Structure
    作者:Tracey M. Coady、Lee V. Coffey、Catherine O'Reilly、Claire M. Lennon
    DOI:10.1002/ejoc.201403201
    日期:2015.2
    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SET1, a novel nitrile hydrolysing bacterial isolate, has been undertaken with 34 nitriles, 33 chiral and 1 prochiral. These substrates consist primarily of β-hydroxy nitriles with varying alkyl and aryl groups at the β position and containing in several compounds different substituents α to the nitrile. In the case of β-hydroxy nitriles without substitution at the α position
    红球菌 SET1 是一种新型腈水解细菌分离株,已使用 34 种腈、33 种手性和 1 种前手性进行了评估。这些底物主要由 β-羟基腈组成,在 β 位具有不同的烷基和芳基,并且在几种化合物中含有与腈不同的 α 取代基。在 α 位没有取代的 β-羟基腈的情况下,由于分离物的腈水解酶活性,酸是获得的主要产物,以及生物转化后回收的腈。出乎意料的是,当 β-羟基腈在该位置具有乙烯基时,发现酰胺是主要的水解产物。为了进一步探索这种行为,评估了在 α 位置包含吸电子基团的其他相关底物,在 SET1 存在下的生物转化过程中也观察到了酰胺。因此,这种新的分离物也证明了对似乎是底物依赖性的腈类的 NHase 活性。
  • Unsymmetric salen ligands bearing a Lewis base: intramolecularly cooperative catalysis for cyanosilylation of aldehydes
    作者:Ye-Qian Wen、Wei-Min Ren、Xiao-Bing Lu
    DOI:10.1039/c1ob05695f
    日期:——
    A series of unsymmetric salen ligands derived from 1,2-diaminocyclohexane bearing an appended Lewis base on the three-position of one aromatic ring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various functional salicyaldehydes with the condensation product of 1,2-diaminocyclohexane mono(hydrogen chloride) and 3,5-di-tert-butylsalicylaldehyde. These ligands in conjunction with Ti(OiPr)4 exhibited excellent activity in catalyzing the cyanosilylation of aldehydes with trimethylsilyl cyanide (TMSCN) at mild conditions. The highest activity was observed in the catalyst system with regard to the salen ligand bearing a diethylamino group, which proved to be active even at a high [aldehyde]/[catalyst] ratio up to 50000. In a low catalyst loading of 0.05 mol%, the quantitative conversion of benzaldehyde to the corresponding cyanosilylation product was found within 10 min. at ambient temperature. An intramolecularly cooperative catalysis was proposed wherein the central metal Ti(IV) is suggested to play a role of Lewis acid to activate aldehydes while the appended Lewis base to activate TMSCN.
    一系列基于1,2-二氨基环己烷并带有附加路易斯碱于一个芳环3号位的不对称salen配体,通过不同功能的水杨醛与1,2-二氨基环己烷单(盐酸)和3,5-二叔丁基水杨醛的缩合产物反应合成。这些配体与Ti(OiPr)4联合展现出了在温和条件下催化醛与三甲基氰硅烷(TMSCN)的氰硅化反应的优秀活性。在含有二乙氨基的salen配体的催化体系中观察到了最高的活性,即使在高达50000的[醛]/[催化剂]比例下也显示出活性。在低催化剂负载量0.05 mol%下,室温下10分钟内可以发现苯甲醛到相应氰硅化产物的定量转化。提出了一种分子内协同催化,其中中心金属Ti(IV)被认为扮演了激活醛的路易斯酸的角色,而附加的路易斯碱则激活了TMSCN。
  • Asymmetric trimethylsilylcyanation of aldehydes utilizing chiral bismuth compounds. A frontier in bismuth mediated synthetic reactions
    作者:Makoto Wada、Toshikazu Takahashi、Terutomo Domae、Tomohiro Fukuma、Norikazu Miyoshi、Keith Smith
    DOI:10.1016/s0957-4166(97)00570-3
    日期:1997.12
    found to work efficiently as a versatile catalyst for cyanation of aldehydes with trimethylsilyl cyanide to afford the corresponding cyanohydrins in high yields. Triphenylbismuthan (Ph3Bi) is also effective. The reaction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asymmetric cyanation of a variety of aldehydes in high yields with moderate to good enantioselectivities by use of a chiral bismuth catalyst prepared in situ
    发现氯化铋(III)(BiCl 3)可以有效地用作通用的催化剂,用三甲基甲硅烷基氰化物氰化醛,从而以高收率提供相应的氰醇。三苯基双muthan(Ph 3 Bi)也有效。通过使用由BiCl 3和(2 R,3 R)-(+)-酒石酸二乙酯原位制备的手性铋催化剂,该反应已用于高产率,中等至良好对映选择性的各种醛的不对称氰化反应。。
  • Enantioselective cyanosilylation of aldehydes catalyzed by novel camphor derived Schiff bases-titanium(IV) complexes
    作者:Ewelina Błocka、Mariusz J. Bosiak、Mirosław Wełniak、Agnieszka Ludwiczak、Andrzej Wojtczak
    DOI:10.1016/j.tetasy.2014.03.001
    日期:2014.4
    Five tridentate Schiff bases have been prepared from (1R,2S,3R,4S)-3-amino-1,7,7-trimethylbicyclo[2.2.1]heptan-2-ol and salicylaldehydes. X-ray structure investigation revealed differences in their molecular conformation, and their titanium(IV) complexes have been studied with NMR techniques. Among them the complex with the Schiff base obtained from 2-hydroxy-3-isopropylbenzaldehyde, is the most selective
    五三齿席夫碱已经从(1制备- [R,2小号,3 - [R,4小号)-3-氨基- 1,7,7-三甲基二环[2.2.1]庚-2-醇和水杨醛。X射线结构的调查显示在它们的分子构象的差异,和它们的钛(IV)络合物进行了研究NMR技术。它们之间的复合物与由2-羟基-3-异丙基苯甲醛得到的席夫碱,为脂肪族,脂环族,芳族,杂芳族和醛的硅氰化反应最有选择性的催化剂。最高的对映选择性,> 99%时,在加入三甲基氰硅烷的给肉桂醛实现。
  • Asymmetric carboncarbon bond forming reactions catalyzed by chiral Schiff base—titanium alkoxide complexes
    作者:Masahiko Hayashi、Tetsuya Inoue、Yasunori Miyamoto、Nobuki Oguni
    DOI:10.1016/s0040-4020(01)89374-1
    日期:1994.4
    The enantioselective addition of trimethylsilyl cyanide to a variety of aldehydes proceeded by the aid of a catalyst prepared in situ from titanium tetraisopropoxide [Ti(O-i-Pr)4] and chiral Schiff bases and gave the corresponding cyanohydrins in high optical yield (up to 96% e.e.). A remarkable rate enhancement was brought about by the addition of the Schiff base to the titanium alkoxide mediated
    在由四异丙醇钛[Ti(O- i- Pr)4 ]和手性席夫碱原位制备的催化剂的帮助下,将三甲基甲硅烷基氰化物对映选择性加成到各种醛中,从而以高光学收率得到了相应的氰醇(最多到96%ee)。通过将席夫碱加入到钛醇盐介导的醛的甲硅烷基氰化中,可以显着提高速率。该催化剂体系还促进了双烯酮与醛的高度对映选择性反应,这导致形成光学活性的5-羟基-3-氧代酯。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