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菌唑是目前活性最高的三氮杂环类杀菌剂,是一种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它以无色晶体形式存在,熔点为57.6~60.3℃,20℃时蒸气压为0.37mPa,在20℃时的密度为1.30。戊菌唑在水中的溶解度为73mg/L(25℃),乙醇中为730g/L,丙醇中为770g/L,甲苯中为610g/L,己烷中为24g/L,辛醇中为400g/L。其pKa值为1.51,在350℃以下稳定。
戊菌唑通过作物的根、茎、叶等活性组织吸收,并能很快在植株体内随体液向上传导。经室内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它对葡萄白腐病特效,同时对叶斑病、黑星病、炭疽病、白粉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作用方式戊菌唑是一种内吸性杀菌剂,具有治疗、保护和铲除作用。
作用机理通过抑制甾醇脱甲基化,在真菌孢子萌发和侵入期间发挥重要作用。它能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
防治对象戊菌唑主要用于防治白粉菌科黑星菌属及其他致病的孢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的病原菌。特别适用于南瓜、葡萄、仁果、观赏植物和蔬菜等作物上的上述病原菌。
使用方法推荐剂量为10~50gai/hm²,喷雾使用时应在早晨进行以避免作物产生不可逆危害,加重病害。
分析方法产品分析采用气相色谱(GLC),残留物测定同样用GLC检测。
化学性质戊菌唑纯品为白色粉状固体,熔点60.3~61℃。沸点大于360℃,在99.2℃时的蒸气压为1.9Pa。20℃和25℃下,其蒸气压分别为0.17mPa和0.37mPa。相对密度为1.3。分配系数KowlgP=3.72(pH 5.7,20℃)。Henry常数为6.6×10⁻⁴Pa·m³/mol(计算),水中溶解度为73mg/L(25℃)。其他溶剂中的溶解度如下:乙醇730g/L,丙酮770g/L,甲苯610g/L,己烷24g/L,辛醇400g/L。
应用戊菌唑适用于果树如苹果、葡萄、梨、香蕉和蔬菜及观赏植物等作物。它能有效防治子囊菌、扭子菌和半知菌所致病害,特别是对白粉病和黑腥病有优异的防效。在推荐剂量下使用时,戊菌唑对环境和作物安全。
制备方法1-H-1,2,4-三唑与氢化钠反应生成中间体,然后与2,4-二氯-β-丙基苯乙基甲基磺酸酯回流24小时,即得戊菌唑(二氯戊三唑)。
合成方法以2,4-二氯甲苯为原料制备戊菌唑的合成路线如下:
[此处应插入图片]
用途
戊菌唑主要用于防治白粉菌、黑星菌属及其他疾病的孢菌纲、子菌纲和半知菌类的致病菌,特别是在南瓜、葡萄、仁果、观赏植物和蔬菜上表现显著效果。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2-(2,4-dichloro-phenyl)-1-(5-mercapto-1,2,4-triazol-1-yl)-pentane | —— | C13H15Cl2N3S | 316.2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