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药对雄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2416 mg/kg,小鼠为2129 mg/kg;小鼠急性经皮LD50大于4766 mg/kg。大鼠无作用剂量为250 mg/kg。属中等蓄积性。动物试验未见致畸、致突变作用。对皮肤及黏膜无明显刺激作用。
化学性质黄色或棕色油状液体,沸点(b.p.)248~250℃/266.4Pa,相对密度1.164 (20℃),折射率n20D 1.5695。能溶于一般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甲苯、二甲苯等;不溶于水。对光、热稳定,在酸性条件下稳定,遇碱分解。
用途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并且有较强的触杀作用,还有胃毒和驱避作用,击倒力强。可防治棉蚜、棉铃虫、玉米螟、斜纹夜蛾、稻纵卷叶螟、菜蚜、小菜蛾、柑橘潜叶蛾及卫生害虫等。例如:
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广谱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驱避作用,对害虫击倒快,毒力强,持效期长。适用于防治蔬菜、果树、茶树、棉花、水稻等害虫;还可用于防治蚊蝇、蟑螂等卫生害虫。对作物有一定刺激生长作用。
生产方法在相转移催化剂和液碱存在下,对氯氰苄与溴代异丙烷反应生成对氯苯基异丁腈,用65%硫酸进行水解制得(R,S)-2-(对氯苯基)-3-甲基丁酸(简称戊菊酸)。间苯氧基苯甲醛(简称醚醛)在液碱和甲醇存在下与苯氧基苯甲醛反应生成间苯氧基苯甲醇(简称醚醇)。戊菊酸在60%硫酸条件下与氯化亚砜或三氯化磷进行酰氯化,而后在石油醚中与醚醇反应即得戊菊酯。
α-异丙基对氯苯乙酸的制备将α-异丙基对氯苯乙酸与三氯化磷作用生成相应的酰氯,再与间苯氧基苯甲醇作用生成戊菊酯。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2-(4-氯苯基)-3-甲基丁酸 | 2-(4-chlorophenyl)-3-methylbutyric acid | 2012-74-0 | C11H13ClO2 | 212.6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