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溴甲基)咪唑 | 89149-89-3

中文名称
1-(溴甲基)咪唑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bromomethyl)-1H-imidazole
英文别名
1-(bromomethyl)imidazole
1-(溴甲基)咪唑化学式
CAS
89149-89-3
化学式
C4H5BrN2
mdl
——
分子量
161.001
InChiKey
QMEYRNMNVAARR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71.3±23.0 °C(Predicted)
  • 密度:
    1.67±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8
  • 重原子数:
    7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17.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SDS

SDS:54681c06501d14a3292d12a8b55251ec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溴甲基)咪唑5-(2,4-二氯苯基)-1,3,4-噁二唑-2(3h)-硫酮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76.9%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咪唑(或咪唑鎓)标记的1,3,4-恶二唑硫醚作为有望对抗植物细菌疾病的抗菌剂的合理优化和作用机理
    摘要:
    引起全球生产限制的植物细菌性疾病的出现和广泛发生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农业的主要挑战。为了促进新杀菌剂的发现和开发,首先通过将咪唑基序和1,3,4-恶二唑骨架的至关重要的生物活性支架整合到一个分子结构中,来制备咪唑标记的1,3,4-恶二唑硫醚。随后,一个优异的抗菌化合物甲6逐渐发现具有针对植物病原体的优异能力黄单胞菌PV菌和黄单胞菌属axonopodis PV柑桔与EC 50值分别为0.734和1.79μg/ mL。这些值优于商业试剂比色噻唑(92.6μg/ mL)和硫代二唑铜(77.0μg/ mL)。将咪唑部分进一步修饰成咪唑骨架后,发现了一系列有效的抗菌化合物,可提供相应的最低EC 50相对于两种菌株的0.295和0.607μg/ mL值。此外,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图像的浓度依赖性,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攻击病原体的作用机制。鉴于简单的分子结构,易于合成的过程以及高效的生物活性,咪唑(或咪唑鎓)标记的1
    DOI:
    10.1021/acs.jafc.8b0624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ational Optimization and Action Mechanism of Novel Imidazole (or Imidazolium)-Labeled 1,3,4-Oxadiazole Thioethers as Promising Antibacterial Agents against Plant Bacterial Diseases
    作者:Pei-Yi Wang、Ming-Wei Wang、Dan Zeng、Meng Xiang、Jia-Rui Rao、Qing-Qing Liu、Li-Wei Liu、Zhi-Bing Wu、Zhong Li、Bao-An Song、Song Yang
    DOI:10.1021/acs.jafc.8b06242
    日期:2019.4.3
    μg/mL). Further modifying the imidazole moiety into the imidazolium scaffold led to the discovery of an array of potent antibacterial compounds providing the corresponding minimum EC50 values of 0.295 and 0.607 μg/mL against the two strains. Moreover, a plausible action mechanism for attacking pathogens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concentration dependence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引起全球生产限制的植物细菌性疾病的出现和广泛发生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农业的主要挑战。为了促进新杀菌剂的发现和开发,首先通过将咪唑基序和1,3,4-恶二唑骨架的至关重要的生物活性支架整合到一个分子结构中,来制备咪唑标记的1,3,4-恶二唑硫醚。随后,一个优异的抗菌化合物甲6逐渐发现具有针对植物病原体的优异能力黄单胞菌PV菌和黄单胞菌属axonopodis PV柑桔与EC 50值分别为0.734和1.79μg/ mL。这些值优于商业试剂比色噻唑(92.6μg/ mL)和硫代二唑铜(77.0μg/ mL)。将咪唑部分进一步修饰成咪唑骨架后,发现了一系列有效的抗菌化合物,可提供相应的最低EC 50相对于两种菌株的0.295和0.607μg/ mL值。此外,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图像的浓度依赖性,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攻击病原体的作用机制。鉴于简单的分子结构,易于合成的过程以及高效的生物活性,咪唑(或咪唑鎓)标记的1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伊莫拉明 (5aS,6R,9S,9aR)-5a,6,7,8,9,9a-六氢-6,11,11-三甲基-2-(2,3,4,5,6-五氟苯基)-6,9-甲基-4H-[1,2,4]三唑[3,4-c][1,4]苯并恶嗪四氟硼酸酯 (5-氨基-1,3,4-噻二唑-2-基)甲醇 齐墩果-2,12-二烯[2,3-d]异恶唑-28-酸 黄曲霉毒素H1 高效液相卡套柱 非昔硝唑 非布索坦杂质Z19 非布索坦杂质T 非布索坦杂质K 非布索坦杂质E 非布索坦杂质67 非布索坦杂质65 非布索坦杂质64 非布索坦杂质61 非布索坦代谢物67M-4 非布索坦代谢物67M-2 非布索坦代谢物 67M-1 非布索坦-D9 非布索坦 非唑拉明 雷西纳德杂质H 雷西纳德 阿西司特 阿莫奈韦 阿米苯唑 阿米特罗13C2,15N2 阿瑞匹坦杂质 阿格列扎 阿扎司特 阿尔吡登 阿塔鲁伦中间体 阿培利司N-1 阿哌沙班杂质26 阿哌沙班杂质15 阿可替尼 阿作莫兰 阿佐塞米 镁(2+)(Z)-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酯 锌1,2-二甲基咪唑二氯化物 铵2-(4-氯苯基)苯并恶唑-5-丙酸盐 铬酸钠[-氯-3-[(5-二氢-3-甲基-5-氧代-1-苯基-1H-吡唑-4-基)偶氮]-2-羟基苯磺酸基][4-[(3,5-二氯-2-羟基苯 铁(2+)乙二酸酯-3-甲氧基苯胺(1:1:2) 钠5-苯基-4,5-二氢吡唑-1-羧酸酯 钠3-[2-(2-壬基-4,5-二氢-1H-咪唑-1-基)乙氧基]丙酸酯 钠3-(2H-苯并三唑-2-基)-5-仲-丁基-4-羟基苯磺酸酯 钠(2R,4aR,6R,7R,7aS)-6-(2-溴-9-氧代-6-苯基-4,9-二氢-3H-咪唑并[1,2-a]嘌呤-3-基)-7-羟基四氢-4H-呋喃并[3,2-D][1,3,2]二氧杂环己膦烷e-2-硫醇2-氧化物 野麦枯 野燕枯 醋甲唑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