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5-bis(oct-7-enyl)furan | 868743-02-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5-bis(oct-7-enyl)furan
英文别名
——
2,5-bis(oct-7-enyl)furan化学式
CAS
868743-02-6
化学式
C20H32O
mdl
——
分子量
288.473
InChiKey
BYDUZDLYMKRNN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84.5±31.0 °C(Predicted)
  • 密度:
    0.884±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8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1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
  • 拓扑面积:
    13.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5-bis(oct-7-enyl)furan反丁烯二腈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336.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EN] MACROCYCLIC CADMIUM COMPLEXES
    [FR] COMPLEXES MACROCYCLIQUES DE CADMIUM
    摘要:
    公开号:
    WO2005105820A3
  • 作为产物:
    描述:
    2-(oct-7-enyl)furan8-溴-1-辛烯正丁基锂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正己烷 为溶剂, 反应 4.0h, 生成 2,5-bis(oct-7-enyl)furan
    参考文献:
    名称:
    寡聚镉-酞菁配合物:新型超分子自由基结构。
    摘要:
    某些镉金属化的酞菁会生成包含两个Cd离子和三个酞菁(Pc)配体的EPR活性三层三明治复合物。当配体带有八个非外围烷基或烯基取代基或八个外围2-乙基己基时,已显示出这些形成。它们可以源自三当量的镉酞菁前体,也可以源自镉酞菁(CdPc)和无金属酞菁(H(2)Pc)的2:1混合物。通过一系列“交叉”实验研究了它们的形成方式。结果表明,三层结构是通过自组装过程形成的。这是从表明它们可以分解和重新组装并结合衍生自H(2)Pc或CdPc的不同取代的配体的结果推论得出的。在这些交叉实验中重新组装的结构可以包含一个以上的配体,该配体要么来自添加的CdPc,要么更令人惊讶的是H(2)Pc化合物。质谱还确定,当降低堆叠中相邻环上的烷基取代基之间的空间要求时,可以形成更高阶的低聚物。因此,当八个外围取代基为己基链时,已观察到Cd(5)Pc(6)配合物的同位素簇,而当两个不同的配体并入堆栈时会形成四聚体配合物,
    DOI:
    10.1002/chem.20070074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 MACROCYCLIC CADMIUM COMPLEXES<br/>[FR] COMPLEXES MACROCYCLIQUES DE CADMIUM
    申请人:UNIV EAST ANGLIA
    公开号:WO2005105820A3
    公开(公告)日:2006-03-30
  • Oligomeric Cadmium–Phthalocyanine Complexes: Novel Supramolecular Free Radical Structures
    作者:Isabelle Chambrier、Gaye F. White、Michael J. Cook
    DOI:10.1002/chem.200700745
    日期:2007.9.17
    formed when steric requirements between the alkyl substituents on adjacent rings in the stack are reduced. Thus an isotopic cluster for a Cd(5)Pc(6) complex has been observed when the eight peripheral substituents are hexyl chains and tetrameric complexes are formed when two different ligands are incorporated within a stack, with one carrying substituents at the peripheral sites and the other bearing
    某些镉金属化的酞菁会生成包含两个Cd离子和三个酞菁(Pc)配体的EPR活性三层三明治复合物。当配体带有八个非外围烷基或烯基取代基或八个外围2-乙基己基时,已显示出这些形成。它们可以源自三当量的镉酞菁前体,也可以源自镉酞菁(CdPc)和无金属酞菁(H(2)Pc)的2:1混合物。通过一系列“交叉”实验研究了它们的形成方式。结果表明,三层结构是通过自组装过程形成的。这是从表明它们可以分解和重新组装并结合衍生自H(2)Pc或CdPc的不同取代的配体的结果推论得出的。在这些交叉实验中重新组装的结构可以包含一个以上的配体,该配体要么来自添加的CdPc,要么更令人惊讶的是H(2)Pc化合物。质谱还确定,当降低堆叠中相邻环上的烷基取代基之间的空间要求时,可以形成更高阶的低聚物。因此,当八个外围取代基为己基链时,已观察到Cd(5)Pc(6)配合物的同位素簇,而当两个不同的配体并入堆栈时会形成四聚体配合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