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i(2-(3-methylpyrazolyl)-p-tolyl)amine | 1332745-84-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2-(3-methylpyrazolyl)-p-tolyl)amine
英文别名
H((Me)MeMe);4-methyl-N-[4-methyl-2-(3-methylpyrazol-1-yl)phenyl]-2-(3-methylpyrazol-1-yl)aniline
di(2-(3-methylpyrazolyl)-p-tolyl)amine化学式
CAS
1332745-84-2
化学式
C22H23N5
mdl
——
分子量
357.458
InChiKey
OKDYQBRUAJZBB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9
  • 重原子数:
    27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8
  • 拓扑面积:
    47.7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五羰基溴铼(I)di(2-(3-methylpyrazolyl)-p-tolyl)amine甲苯 为溶剂, 以75%的产率得到fac-[Re(I)Br(CO)3(di(2-(3-methylpyrazolyl)-p-tolyl)amine-κ2N,N')]
    参考文献:
    名称:
    Using sterics to promote reactivity in fac-Re(CO)3 complexes of some ‘non-innocent’ NNN-pincer ligands
    摘要:
    我们制备了两种基于二(2-(3-有机吡唑基)-p-甲苯基)胺的新型氧化还原活性配体,以研究立体结构对三羰基铼(I)配合物的结构、电子特性或反应活性的潜在影响。用烷基取代 3-吡唑位上的氢会导致配体框架发生显著变形,这是由于这些基团与面-Re(CO)3 分子结合时可能发生相互作用。这些变形有效地提高了中心氨基氮的亲核特性和金属配合物以配体为中心的反应活性。
    DOI:
    10.1039/c1dt10030k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二(2-吡唑基芳基)酰胺基-钳位配体的羰基铑(I)配合物的制备,性质和反应活性
    摘要:
    一系列六个羰基铑(I)配合物,分别是三个新的和三个先前报道的二(2-3R-吡唑基)-对-Z / X-芳基)酰胺钳式配体,(R ZX)Rh(CO),(R是替代在3-吡唑基位置邻近该金属; Z和X与芳基取代基对位-对芳基酰氨基氮)中制备。对金属络合物进行了研究,以评估如何通过改变沿配体周边的基团以及如何将其与其他已知的羰基铑(I)钳形衍生物进行比较来调节其性质和反应性。发现2-(吡唑基)-4-X-苯胺(X = Me或CF 3)与2-bromoaryl-1 H之间新的CuI催化的偶联反应促进了这项研究-吡唑,可以制造带有两个不同芳基臂的钳形配体。NNN钳式支架为羰基铑(I)片段提供了一个富电子的环境,如羰基拉伸频率在1948–1968 cm -1范围内所示。这样,在室温下的丙酮溶液中,与碘甲烷的氧化加成(OA)反应即刻进行,形成反式(NNN-钳子)Rh(Me)(CO)(I)。与碘乙烷的OA反应在
    DOI:
    10.1016/j.jorganchem.2011.08.01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