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4'-二甲基二苯胺 | 620-93-9

中文名称
4,4'-二甲基二苯胺
中文别名
双对甲苯基胺;二(4,4'-二甲苯基)胺;p,p'-二甲苯基胺;4,4’-二甲基二苯胺;4,4"-二甲基二苯胺;4,4'二甲基二苯胺;对,对'-联甲苯胺;二对甲苯基胺;DMDPA;4,4-二甲基二苯胺
英文名称
di-p-tolylamine
英文别名
4-methyl-N-(4-methylphenyl)-benzenamine;4,4'-dimethyldiphenylamine;4,4 ′-dimethyldiphenylamine;p,p'-ditolylamine;bis(4-methylphenyl)amine;4-methyl-N-(4-methylphenyl)aniline
4,4'-二甲基二苯胺化学式
CAS
620-93-9
化学式
C14H15N
mdl
MFCD00059317
分子量
197.28
InChiKey
RHPVVNRNAHRJO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78-82°C
  • 沸点:
    330 °C
  • 密度:
    1.0514 (rough estimate)
  • 溶解度:
    可溶于氯仿(轻微)、甲醇(轻微)
  • 稳定性/保质期:
    请远离氧化剂和强酸。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2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42
  • 拓扑面积:
    1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安全信息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21499090
  • 安全说明:
    S16,S26,S29,S33,S36/37,S36/37/39,S61,S62,S9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208 3/PG 2
  • 危险类别:
    3
  • 危险品标志:
    T
  • 危险类别码:
    R36/37/38
  • 包装等级:
    II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305+P351+P338
  • 危险性描述:
    H315,H319,H335
  • 储存条件:
    建议存放于充满氮气的密封容器中,并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

SDS

SDS:5fa56593e15e706c1a5546449c7c86fa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Di-p-tolylamine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非危险物质或混合物。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C14H15N
分子式
: 197.28 g/mol
分子量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扫掉和铲掉。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常规的工业卫生操作。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根据危险物质的类型,浓度和量,以及特定的工作场所选择身体保护措施。,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不需要保护呼吸。如需防护粉尘损害,请使用N95型(US)或P1型(EN 143)防尘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粉末
颜色: 灰白色或米色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78 - 82 °C - lit.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相容的物质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合成与制备方法

第一种方法:由于芳卤化合物与芳伯胺反应不仅生成二芳胺,还会生成三芳胺。因此,对碘甲苯和对甲苯胺反应会生成4,4'-二甲基二苯胺的同时也会生成大量的4,4',4''-三甲基三苯胺。

第二种方法:先将对甲苯胺酰化再与对碘甲苯反应,最后进行水解以制备4,4'-二甲基二苯胺。该方法弥补了芳卤化合物与芳伯胺直接反应的不足之处,尽管收率较低,但不会产生4,4',4''-三甲基三苯胺。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
    • 2
    •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4'-二甲基二苯胺4-二甲氨基吡啶 、 sodium azide 、 (4,4'-di-tert-butyl-2,2'-dipyridyl)-bis-(2-phenylpyridine(-1H))-iridium(III) hexafluorophosphate 、 三乙胺N,N-二异丙基乙胺 作用下, 以 乙醇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5.0h, 生成 2-methyl-N-(p-tolyl)-2-(p-tolylamino)propan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α-叠氮酰胺的可见光驱动芳基迁移和环化
    摘要:
    本文报道了 α-叠氮酰胺的两种新的可见光促进自由基反应。通过以i- Pr 2 NEt为还原剂催化[Ir(ppy) 2 (dtbbpy)]PF 6,N-芳基α-叠氮叔酰胺首先通过叠氮基的还原转化为相应的胺基;然后氨基自由基经历 N 到 N 芳基迁移,得到 α-苯胺基官能化的酰胺。另一方面,α-叠氮仲酰胺与溶剂乙醇和i- Pr 2 NEt 反应得到咪唑啉酮产物。
    DOI:
    10.1021/acs.orglett.1c01120
  • 作为产物:
    描述:
    4-甲基环己酮尿素 作用下, 以 二乙二醇二甲醚 为溶剂, 150.0 ℃ 、101.33 kPa 条件下, 反应 24.0h, 以84%的产率得到4,4'-二甲基二苯胺
    参考文献:
    名称:
    Formal arylation of NH3 to produce diphenylamines over supported Pd catalysts
    摘要:
    在Pd/Al2O3存在下,可以通过以尿素为氮源、环己酮为芳基化源进行无受体形式芳基化合成各种二苯胺。
    DOI:
    10.1039/c7cc06737b
  • 作为试剂:
    描述:
    氘代溴苯4,4'-二甲基二苯胺 作用下, 反应 4.0h, 以100%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沮丧的路易斯对氢活化和烯烃的催化加氢中的亲电性氟phosph阳离子
    摘要:
    含磷(V)的路易斯酸与二芳基胺和二芳基甲硅烷基胺的组合可促进二氢的可逆活化,可进一步用于无金属的催化烯烃加氢中。结合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研究表明沮丧的刘易斯对类型激活机制。
    DOI:
    10.1002/anie.20150410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Bismuth Amides Mediate Facile and Highly Selective Pn–Pn Radical‐Coupling Reactions (Pn=N, P, As)
    作者:Kai Oberdorf、Anna Hanft、Jacqueline Ramler、Ivo Krummenacher、F. Matthias Bickelhaupt、Jordi Poater、Crispin Lichtenberg
    DOI:10.1002/anie.202015514
    日期:2021.3.15
    species [Bi(NAr2)3] readily release aminyl radicals [NAr2]. at ambient temperature in solution. These reactions yield the corresponding hydrazines, Ar2N−NAr2, as a result of highly selective N−N coupling. The exploitation of facile homolytic Bi−Pn bond cleavage for Pn−Pn bond formation was extended to higher homologues of the pnictogens (Pn=N–As): homoleptic bismuth amides mediate the highly selective dehydrocoupling
    在温和条件下控制释放明确的自由基物质以供随后用于选择性反应是合成化学中的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我们在此表明​​,简单的酰胺铋物种 [Bi(NAr 2 ) 3 ] 很容易释放氨基自由基 [NAr 2 ] 。在环境温度下在溶液中。由于高度选择性的 NN 偶联,这些反应产生相应的肼,Ar 2 N−NAr 2 。利用易于均裂 Bi−Pn 键断裂形成 Pn−Pn 键的方法已扩展到 pnictogen 的高级同系物 (Pn=N–As):均配铋酰胺介导 HPnR 2的高度选择性脱氢偶联,得到 R 2 Pn−PnR 2 . 通过 NMR 和 EPR 光谱、单晶 X 射线衍射和 DFT 计算进行的分析揭示了较低的 Bi−N 均解键解离能,表明铋配位层中存在自由基耦合,并揭示了电子和空间参数作为控制的有效工具这些反应。
  • Nickel-Mediated <i>N</i>-Arylation with Arylboronic Acids: An Avenue to Chan–Lam Coupling
    作者:Dushyant Singh Raghuvanshi、Amit Kumar Gupta、Krishna Nand Singh
    DOI:10.1021/ol3021836
    日期:2012.9.7
    An efficient use of NiCl2·6H2O, for the cross-coupling of arylboronic acids with various N-nucleophiles,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e method is practical and offers an alternative to the corresponding Cu-mediated Chan–Lam proces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N bond.
    已证明有效地使用NiCl 2 ·6H 2 O来使芳基硼酸与各种N-亲核试剂交叉偶联。该方法是实用的,并且为构造C–N键提供了相应的Cu介导的Chan–Lam方法的替代方法。
  • Facile Cu(I)-Catalyzed Oxidative Coupling of Anilines to Azo Compounds and Hydrazines with Diaziridinone under Mild Conditions
    作者:Yingguang Zhu、Yian Shi
    DOI:10.1021/ol4005917
    日期:2013.4.19
    A mild and highly efficient Cu(I)-catalyzed oxidative coupling of anilines is described. Various primary and secondary anilines can be efficiently coupled under mild conditions to the corresponding azo compounds and hydrazines in high yields. This method provides a direct and practical access to these compounds and is also amenable to gram scale with no special precautions to exclude air or moisture
    描述了一种温和高效的 Cu(I) 催化的苯胺氧化偶联反应。各种伯苯胺和仲苯胺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以高产率有效地与相应的偶氮化合物和肼偶联。该方法提供了直接、实用地获取这些化合物的方法,并且也适用于克级,无需采取特殊的预防措施来排除空气或湿气。
  • USE OF NITROGEN COMPOUNDS QUATERNISED WITH ALKYLENE OXIDE AND HYDROCARBYL-SUBSTITUTED POLYCARBOXYLIC ACID AS ADDITIVES IN FUELS AND LUBRICANTS
    申请人:BASF SE
    公开号:US20160130514A1
    公开(公告)日:2016-05-12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use of quaternized nitrogen compounds as a fuel and lubricant additive or kerosene additive, such as in particular as a detergent additive, for decreasing or preventing deposits in the injection systems of direct-injection diesel engines, in particular in common rail injection systems, for decreasing the fuel consumption of direct-injection diesel engines, in particular of diesel engines having common rail injection systems, and for minimizing the power loss in direct-injection diesel engines, in particular in diesel engines having common rail injection systems; the invention further relates to the use as an additive for petrol, in particular for operation of DISI engines.
    该发明涉及将季铵化氮化合物用作燃料和润滑剂添加剂或煤油添加剂,特别是作为清洁剂添加剂,用于减少或预防直喷柴油发动机的喷射系统中的沉积物,在特定是在共轨喷射系统中,用于降低直喷柴油发动机的燃料消耗,特别是具有共轨喷射系统的柴油发动机,并用于减少直喷柴油发动机的功率损失,特别是在具有共轨喷射系统的柴油发动机中;该发明还涉及将其用作汽油添加剂,特别是用于DISI发动机的运行。
  • Cu-Catalyzed Aerobic Oxidative N–N Coupling of Carbazoles and Diarylamines Including Selective Cross-Coupling
    作者:Michael C. Ryan、Joseph R. Martinelli、Shannon S. Stahl
    DOI:10.1021/jacs.8b05245
    日期:2018.7.25
    diarylamines to the corresponding N-N coupled bicarbazoles and tetraarylhydrazines. The reactions proceed under mild conditions (1 atm O2, 60-80 °C) with a catalyst composed of CuBr·dimethylsulfide and N, N-dimethylaminopyridine. Reactions between carbazole and diarylamines show unusually selective cross-coupling, even with a 1:1 ratio of the two substrates. This behavior was found to arise from reversible
    已经确定了一种铜催化方法,用于将咔唑和二芳基胺有氧氧化二聚成相应的 NN 偶联联咔唑和四芳基肼。该反应在温和条件(1 atm O2,60-80 °C)下进行,催化剂由 CuBr·二甲基硫醚和 N,N-二甲基氨基吡啶组成。咔唑和二芳基胺之间的反应显示出异常选择性的交叉偶联,即使两种底物的比例为 1:1。发现这种行为是由四芳基肼的可逆形成引起的。该物质的形成在动力学上是有利的,但反应条件下 NN 键的断裂会导致热力学上有利的交叉偶联产物的选择性形成。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hnmr
mass
cnmr
i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