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R,5S)-6-((tert-Butyldiphenylsilyl)oxy)-3,5-dimethylhexyl 4-Methylbenzenesulfonate | 1217000-09-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R,5S)-6-((tert-Butyldiphenylsilyl)oxy)-3,5-dimethylhexyl 4-Methylbenzenesulfonate
英文别名
[(3R,5S)-6-[tert-butyl(diphenyl)silyl]oxy-3,5-dimethylhexyl] 4-methylbenzenesulfonate
(3R,5S)-6-((tert-Butyldiphenylsilyl)oxy)-3,5-dimethylhexyl 4-Methylbenzenesulfonate化学式
CAS
1217000-09-3
化学式
C31H42O4SSi
mdl
——
分子量
538.824
InChiKey
FDUQFQNQRVPCOW-SVBPBHIX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33
  • 重原子数:
    37
  • 可旋转键数:
    13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2
  • 拓扑面积:
    6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分枝杆菌二酰基海藻糖的不对称全合成证明了脂质结构在免疫原性中的作用。
    摘要:
    报告了为分枝杆菌二酰基海藻糖、DAT 1、DAT 2和DAT 3提出的三种结构的首次不对称全合成。这些糖脂中的两种,DAT 1和 DAT 3在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的不同菌株中的存在得到证实,并且显示它们的丰度显着变化。在质谱中,合成的 DAT 2与来自结核分枝杆菌的推定 DAT 2具有几乎相同的碎片模式H37Rv,但未通过 HPLC 共流出,这引发了合成材料和天然材料之间精确关系的问题。通过 C 型凝集素 Mincle 检测合成 DAT 作为信号传导的激动剂。DAT 1、DAT 2和 DAT 3的脂质部分化学结构的微小差异导致 Mincle 结合和激活的巨大差异,DAT 3显示出与已知的 Mincle 激动剂海藻糖二霉菌酸酯 (TDM) 相似的效力。未来,DAT 3可以作为化学结构简化的疫苗佐剂设计的基础。
    DOI:
    10.1021/acschembio.0c00030
  • 作为产物:
    描述:
    S-ethyl 4-[tert-butyl(diphenyl)silyl]oxybut-2-enethioate 在 吡啶正丁基锂(R,S)-Josiphos二异丁基氢化铝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二氯甲烷甲基叔丁基醚 为溶剂, 生成 (3R,5S)-6-((tert-Butyldiphenylsilyl)oxy)-3,5-dimethylhexyl 4-Methylbenzenesulfo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分枝杆菌二酰基海藻糖的不对称全合成证明了脂质结构在免疫原性中的作用。
    摘要:
    报告了为分枝杆菌二酰基海藻糖、DAT 1、DAT 2和DAT 3提出的三种结构的首次不对称全合成。这些糖脂中的两种,DAT 1和 DAT 3在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的不同菌株中的存在得到证实,并且显示它们的丰度显着变化。在质谱中,合成的 DAT 2与来自结核分枝杆菌的推定 DAT 2具有几乎相同的碎片模式H37Rv,但未通过 HPLC 共流出,这引发了合成材料和天然材料之间精确关系的问题。通过 C 型凝集素 Mincle 检测合成 DAT 作为信号传导的激动剂。DAT 1、DAT 2和 DAT 3的脂质部分化学结构的微小差异导致 Mincle 结合和激活的巨大差异,DAT 3显示出与已知的 Mincle 激动剂海藻糖二霉菌酸酯 (TDM) 相似的效力。未来,DAT 3可以作为化学结构简化的疫苗佐剂设计的基础。
    DOI:
    10.1021/acschembio.0c0003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atalytic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Mycolipenic and Mycolipanolic Acid
    作者:Bjorn ter Horst、Jeroen van Wermeskerken、Ben L. Feringa、Adriaan J. Minnaard
    DOI:10.1002/ejoc.200901120
    日期:2010.1
    The first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mycolipenic acid and mycolipanolic acid by using an improved iterative procedure involving catalytic asymmetric conjugate addition of MeMgBr as the key step is described. Mycolipenic and mycolipanolic acid are obtained in 11 steps with perfect stereocontrol, and both acids are identical to their counterparts from natural sources.
    描述了通过使用改进的迭代程序,包括 MeMgBr 的催化不对称共轭加成作为关键步骤,首次不对称合成霉烯酸和霉烯酸。Mycolipenic 和 mycolipanolic 酸是通过 11 个步骤获得的,具有完美的立体控制,这两种酸与来自天然来源的对应物相同。
  • Asymmetric Total Synthesis of Mycobacterial Diacyl Trehaloses Demonstrates a Role for Lipid Structure in Immunogenicity
    作者:Mira Holzheimer、Josephine F. Reijneveld、Alexandrea K. Ramnarine、Georgios Misiakos、David C. Young、Eri Ishikawa、Tan-Yun Cheng、Sho Yamasaki、D. Branch Moody、Ildiko Van Rhijn、Adriaan J. Minnaard
    DOI:10.1021/acschembio.0c00030
    日期:2020.7.17
    The first asymmetric total synthesis of three structures proposed for mycobacterial diacyl trehaloses, DAT1, DAT2, and DAT3 is reported. The presence of two of these glycolipids, DAT1 and DAT3, within different strains of pathogenic M. tuberculosis was confirmed, and it was shown that their abundance varies significantly. In mass spectrometry, synthetic DAT2 possessed almost identical fragmentation
    报告了为分枝杆菌二酰基海藻糖、DAT 1、DAT 2和DAT 3提出的三种结构的首次不对称全合成。这些糖脂中的两种,DAT 1和 DAT 3在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的不同菌株中的存在得到证实,并且显示它们的丰度显着变化。在质谱中,合成的 DAT 2与来自结核分枝杆菌的推定 DAT 2具有几乎相同的碎片模式H37Rv,但未通过 HPLC 共流出,这引发了合成材料和天然材料之间精确关系的问题。通过 C 型凝集素 Mincle 检测合成 DAT 作为信号传导的激动剂。DAT 1、DAT 2和 DAT 3的脂质部分化学结构的微小差异导致 Mincle 结合和激活的巨大差异,DAT 3显示出与已知的 Mincle 激动剂海藻糖二霉菌酸酯 (TDM) 相似的效力。未来,DAT 3可以作为化学结构简化的疫苗佐剂设计的基础。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