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1-phenyl-3-(1-(prop-2-ynyl)cyclohexyl)prop-2-en-1-one | 916802-30-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1-phenyl-3-(1-(prop-2-ynyl)cyclohexyl)prop-2-en-1-one
英文别名
(E)-1-phenyl-3-(1-prop-2-ynylcyclohexyl)prop-2-en-1-one
(E)-1-phenyl-3-(1-(prop-2-ynyl)cyclohexyl)prop-2-en-1-one化学式
CAS
916802-30-7
化学式
C18H20O
mdl
——
分子量
252.356
InChiKey
WMDLBNSXFQFDDM-RVDMUPIB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65.1±24.0 °C(Predicted)
  • 密度:
    1.060±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2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9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1-phenyl-3-(1-(prop-2-ynyl)cyclohexyl)prop-2-en-1-onelithium diisopropyl amide重水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正己烷 为溶剂, 反应 5.0h, 生成 (E)-1-phenyl-3-(1-(prop-3-deuterio-2-ynyl)cyclohexyl)prop-2-en-1-one
    参考文献:
    名称:
    炔烃共生碳金属化诱导 1,5-烯炔在铑催化下芳基化和烯基化环化
    摘要:
    已经开发了铑 (I) 催化的 1,5-烯炔与芳基硼酸和烯基硼酸的加成环化反应。该反应允许多个反应组分的有效 CC 偶联,同时在温和条件下一步完成净 R,H-加成。在甲醇溶剂中存在 [Rh(OH)(COD)]2 催化剂和三乙胺碱的情况下,一系列 1,5-烯炔与各种芳基和烯基硼酸进行分子间加成,并伴随着内选择性环化得到1-芳基和烯基取代的环戊烯衍生物作为产物。氘标记研究表明,该反应涉及与烯炔底物的末端炔烃形成铑亚乙烯基络合物。随后芳基或烯基从铑中心迁移到亚乙烯基配体的 α-碳,得到乙烯基铑配合物,这是炔烃的正式 1,1-碳金属化过程。然后这种乙烯基铑加入到侧链烯烃中,所得烯醇铑的原脱金属作用得到产物。
    DOI:
    10.1021/ja067125+
  • 作为产物:
    描述:
    methyl 1-(prop-2-ynyl)cyclohexanecarboxylate 在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 草酰氯二甲基亚砜三乙胺 作用下, 以 乙醚二氯甲烷甲苯 为溶剂, 反应 48.5h, 生成 (E)-1-phenyl-3-(1-(prop-2-ynyl)cyclohexyl)prop-2-en-1-one
    参考文献:
    名称:
    炔烃共生碳金属化诱导 1,5-烯炔在铑催化下芳基化和烯基化环化
    摘要:
    已经开发了铑 (I) 催化的 1,5-烯炔与芳基硼酸和烯基硼酸的加成环化反应。该反应允许多个反应组分的有效 CC 偶联,同时在温和条件下一步完成净 R,H-加成。在甲醇溶剂中存在 [Rh(OH)(COD)]2 催化剂和三乙胺碱的情况下,一系列 1,5-烯炔与各种芳基和烯基硼酸进行分子间加成,并伴随着内选择性环化得到1-芳基和烯基取代的环戊烯衍生物作为产物。氘标记研究表明,该反应涉及与烯炔底物的末端炔烃形成铑亚乙烯基络合物。随后芳基或烯基从铑中心迁移到亚乙烯基配体的 α-碳,得到乙烯基铑配合物,这是炔烃的正式 1,1-碳金属化过程。然后这种乙烯基铑加入到侧链烯烃中,所得烯醇铑的原脱金属作用得到产物。
    DOI:
    10.1021/ja06712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hodium‐Catalyzed Tandem Addition–Cyclization of 1,5‐Enynes with Organoboronic Acids for the Synthesis of Alkylidene‐Cyclobutanes
    作者:Hyeji Kim、Kyoungmin Choi、Dongseok Jang、Hyun‐Suk Um、Yeehwan Kim、Chulbom Lee
    DOI:10.1002/hlca.202100220
    日期:2022.2
    here is the rhodium(I)-catalyzed tandem addition–cyclization of 1,5-enynes with aryl- and alkenylboronic acids. In the presence of triethylamine and catalytic [Rh(OH)(COD)]2 in methanol, both the terminal and internal alkyne substrates possessing an electron-deficient alkene undergo inter- and intramolecular C−C bond formations to yield alkylidene–cyclobutane products. The reaction proceeds through a
    这里描述的是铑 (I) 催化的 1,5-烯炔与芳基硼酸和烯基硼酸的串联加成环化反应。在甲醇中存在三乙胺和催化 [Rh(OH)(COD)] 2的情况下,具有缺电子烯烃的末端和内部炔烃底物都会在分子间和分子内形成 C-C 键,从而产生亚烷基-环丁烷产物。该反应通过一系列过程进行,包括从有机硼酸生成芳基或链烯基铑、炔烃的1,2-顺碳金属化和 4-外所得烯基铑中间体与束缚的羰基共轭烯烃的-型环化。因此,该反应能够在温和的铑催化下,在 1,5-烯炔 π 体系(加氢芳基化和加氢烯基化)中实现净 R,H 加成,同时实现 4 元环形成。初步研究表明,通过使用手性二烯配体作为铑催化剂,也可以使反应具有对映选择性。
  • Rhodium-Catalyzed Arylative and Alkenylative Cyclization of 1,5-Enynes Induced by Geminal Carbometalation of Alkynes
    作者:Yiyun Chen、Chulbom Lee
    DOI:10.1021/ja067125+
    日期:2006.12.1
    formation of a rhodium vinylidene complex with the terminal alkyne of the enyne substrate. The subsequent migration of the aryl or alkenyl group from the rhodium center to the alpha-carbon of the vinylidene ligand gives a vinyl rhodium complex, a formal 1,1-carbometalation process of the alkyne. This vinyl rhodium then adds to the pendent alkene, and the protodemetalation of the resulting rhodium enolate
    已经开发了铑 (I) 催化的 1,5-烯炔与芳基硼酸和烯基硼酸的加成环化反应。该反应允许多个反应组分的有效 CC 偶联,同时在温和条件下一步完成净 R,H-加成。在甲醇溶剂中存在 [Rh(OH)(COD)]2 催化剂和三乙胺碱的情况下,一系列 1,5-烯炔与各种芳基和烯基硼酸进行分子间加成,并伴随着内选择性环化得到1-芳基和烯基取代的环戊烯衍生物作为产物。氘标记研究表明,该反应涉及与烯炔底物的末端炔烃形成铑亚乙烯基络合物。随后芳基或烯基从铑中心迁移到亚乙烯基配体的 α-碳,得到乙烯基铑配合物,这是炔烃的正式 1,1-碳金属化过程。然后这种乙烯基铑加入到侧链烯烃中,所得烯醇铑的原脱金属作用得到产物。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