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Dimethylamino-3,5-hexadien-2-on | 58064-22-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Dimethylamino-3,5-hexadien-2-on
英文别名
3,5-Hexadien-2-one, 6-(dimethylamino)-, (E,E)-(9CI);(3E,5E)-6-(dimethylamino)hexa-3,5-dien-2-one
6-Dimethylamino-3,5-hexadien-2-on化学式
CAS
58064-22-5
化学式
C8H13NO
mdl
——
分子量
139.197
InChiKey
SRXFDENAXRJYEI-YDFGWWAZ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
  • 重原子数:
    10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8
  • 拓扑面积:
    20.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6-Dimethylamino-3,5-hexadien-2-on 为溶剂, 生成 (3Z,5E)-6-Dimethylamino-hexa-3,5-die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Photoisomerization of simple merocyanines: a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with polyenes and symmetric cyanines
    摘要:
    美拉德花青素的结构和电子光谱介于无环多烯类和大小相当的阳离子对称氰类之间,在溶剂极性改变时会从其中一种转变为另一种。在本文中,我们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探讨了简单梅花氰的光化学行为与多烯和对称氰的光化学行为之间的比较。在对三类致色剂的吸收最大值与链长的关系进行简要的理论重新评估后,我们分析了计算出的多烯、对称氰和大小相当的美拉德菁的两个光异构化坐标的势能曲线。有关能量曲线和相关电子态性质的结果,特别是垂直几何形状下 S1 态的 TICT(扭曲分子内电荷转移)特性,揭示了美罗氰与对称离子聚甲醛之间存在着一种近似关系,可追溯到它们是奇数对立体系。反式几何中存在的低洼 1(nπ*)态以及与 1(πHπL*)态相关的溶剂调制振子耦合,主导了两种简单美拉德花青素的实验光化学行为,并使其与多烯类和对称离子氰类的光化学行为截然不同。
    DOI:
    10.1039/b208829k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stereochemistry, and protonation of unsaturated ?-aminoketones
    摘要:
    DOI:
    10.1007/bf0110665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eaction of dimethylaminomethylenemalonaldehyde bis-N,O-acetal with ketones. A novel route to N-methylpyrroles
    作者:Zh. A. Krasnaya、Yu. V. Smirnova、V. S. Bogdanov
    DOI:10.1007/bf01164785
    日期:1996.5
  • Synthesis of dyes containing fluorine atoms in the polymethine chain
    作者:Zh. A. Krasnaya、T. S. Stytsenko、V. S. Bogdanov、N. V. Monich、M. M. Kul'chitskii、S. V. Pazenok、L. M. Yagupol'skii
    DOI:10.1007/bf00958049
    日期:1989.3
  • KRASNAYA ZH. A.; STYTSENKO T. S., IZV. AN CCCP. CEP. XIM., 1981, HO 5, 1060-1064
    作者:KRASNAYA ZH. A.、 STYTSENKO T. S.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