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phenylalanine 2-(trimethylsilyl)ethyl ester hydrochloride | 65057-68-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phenylalanine 2-(trimethylsilyl)ethyl ester hydrochloride
英文别名
HCl*H-Phe-OTMSE;2-trimethylsilylethyl (2S)-2-amino-3-phenylpropanoate;hydrochloride
(S)-phenylalanine 2-(trimethylsilyl)ethyl ester hydrochloride化学式
CAS
65057-68-3
化学式
C14H23NO2Si*ClH
mdl
——
分子量
301.889
InChiKey
UIQVDJIVGDSIGR-ZOWNYOTG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6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7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52.3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S)-phenylalanine 2-(trimethylsilyl)ethyl ester hydrochloride 在 palladium 10% on activated carbon 、 氢气 、 O-(benzotriazol-1-yl)-N,N,N',N'-tetramethyluronium tetrafluoroborate 、 N,N-二异丙基乙胺 作用下, 以 甲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9.0h, 生成 H-allo-Thr(tBu)-Phe-OTMSE
    参考文献:
    名称:
    从解淀粉芽孢杆菌中全合成核糖体合成的线性的含氮唑的肽植物唑甲素A。
    摘要:
    已使用环脱水反应合成线性的含唑基的肽植物唑啉甲。目标化合物是由衍生自二肽结构单元的两个杂环片段合成的。酸不稳定的恶唑啉和噻唑必须使用基于Teoc / TMSE的保护基策略,该策略可对植物唑啉进行结构修饰。
    DOI:
    10.1002/anie.201302266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从解淀粉芽孢杆菌中全合成核糖体合成的线性的含氮唑的肽植物唑甲素A。
    摘要:
    已使用环脱水反应合成线性的含唑基的肽植物唑啉甲。目标化合物是由衍生自二肽结构单元的两个杂环片段合成的。酸不稳定的恶唑啉和噻唑必须使用基于Teoc / TMSE的保护基策略,该策略可对植物唑啉进行结构修饰。
    DOI:
    10.1002/anie.20130226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otal Synthesis of the Posttranslationally Modified Polyazole Peptide Antibiotic Plantazolicin A
    作者:Hiroki Wada、Huw E. L. Williams、Christopher J. Moody
    DOI:10.1002/anie.201507062
    日期:2015.12.7
    The power of rhodium–carbene methodology in chemistry is demonstrated by the synthesis of a structurally complex polyazole antibiotic. Plantazolicin A, a novel soil‐bacterium metabolite, comprises a linear array of 10 five‐membered rings in two pentacyclic regions that derive from ribosomal peptide synthesis followed by extensive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The compound possesses potent antimicrobial
    -卡宾化学方法在化学上的强大能力通过结构复杂的聚唑抗生素的合成得到证明。Plantazolicin A是一种新型的土壤细菌代谢物,在两个五环区域中由10个五元环组成的线性阵列,这些区域来自核糖体肽合成,然后进行广泛的翻译后修饰。该化合物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对引起疽的生物具有选择性的活性。报道了概念上不同的植物唑啉A合成,其中关键步骤是使用(II)催化的重羰基化合物反应生成抗生素的七个恶唑环中的多达六个。NMR光谱学研究和分子建模揭示了可能的动态发夹构象,其带有围绕两个异亮氨酸残基的铰链区。该化合物对耐甲氧西林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活性中等。
  • Total Syntheses of Linear Polythiazole/Oxazole Plantazolicin A and Its Biosynthetic Precursor Plantazolicin B
    作者:Zoe E. Wilson、Sabine Fenner、Steven V. Ley
    DOI:10.1002/anie.201410063
    日期:2015.1.19
    Plantazolicin A, a linear decacyclic natural product, exhibits desirable selective activity against the causative agent of anthrax toxicity. The total synthesis of plantazolicin A and its biosynthetic precursor plantazolicinB was successfully achieved by an efficient, unified, and highly convergent route featuring dicyclizations to form 2,4‐concatenated oxazoles and the mild synthesis of thiazoles
    Plantazolicin A 是一种线性十环天然产物,对疽毒性的病原体表现出理想的选择性活性。通过高效、统一、高度收敛的路线,通过双环化形成2,4-联恶唑以及由天然氨基酸温和合成噻唑,成功实现了植物唑菌素A及其生物合成前体植物唑菌素B的全合成。该报告代表了 Plantazolicin B 的首次合成,并包含了这两种天然产物的首个完整表征数据。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