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凋亡衍生物2-(4-氟苯基)-3-(吡啶-4-基)咪唑并[1,2- a ]吡啶的理化性质和膜相互作用取决于羟烷基氨基侧链的长度和构象:NMR和ESR学习
摘要:
从p38激酶抑制剂结构合成了三种咪唑并[1,2- a ]吡啶衍生物3a - c并评估其为抗凋亡剂。通过改变位置6的链长,从羟乙基氨基(3a)到羟丁基氨基(3b)和羟己基氨基(3c),设计这些药物与核酸和膜相互作用进行交互。最初的实验表明3a和3b不溶于水,而3c尽管有分配系数,但仍可溶于水(log P = 3.2)。后一个特征可以通过形成第五个分子内循环来解释,从而可以形成超分子结构(NMR和MD计算)。 已使用1 H,2 H,31 P核磁共振(NMR),电子自旋共振(ESR)和高分辨率魔角旋转(HR-MAS)研究了与膜的相互作用。尽管3a和3b在水中不溶,这些衍生物仍可以通过合成磷脂模型膜(小的单层囊泡,SUV)部分溶解。在相同模型上进行的1 H NMR顺磁展宽实验表明,3a位于外层中,可能靠近表面,而3b仅形成外部表面加合物。补充31 P,2在磷脂分散体上的1 H NMR和ESR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