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吡酮胺是一种新型广谱外用抗真菌药,由联邦德国药厂研制成功。它通过改变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引起细胞内物质外流,并阻断蛋白质前体物质的摄取,导致真菌细胞死亡。环吡酮胺对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等具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渗透性强,在较高浓度下还可以抑制各种放线菌、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及支原体、衣原体、毛滴虫、阴道滴虫和绿脓杆菌等。
与咪唑类抗真菌药相比,环吡酮胺对皮肤真菌赖以生存的角质层有极强的渗透力,因此对甲癣等深部真菌感染表现出显著效果。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浅部皮肤真菌感染,如体癣、脚癣、股癣、手足癣(尤其是角化增厚型)、花斑癣、皮肤念珠菌病以及甲癣。
药理作用环吡酮胺是一种合成的抗真菌药环吡酮与乙醇胺结合而成的盐。它主要通过改变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引起细胞内物质外流,并阻断蛋白质前体物质的摄取,导致真菌细胞死亡。对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等具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渗透性强,并能抑制各种放线菌、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及支原体、衣原体、毛滴虫等。
应用环吡酮胺主要通过改变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引起细胞内物质外流,并阻断蛋白质前体物质的摄取,导致其死亡。它具有强渗透力,能直达被感染皮肤深部,有效抵御绝大多数病原性霉菌,包括皮肤真菌、白色念珠菌以及多种非病原性霉菌和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
化学性质环吡酮胺(Ciclopirox Olamine)是一种熔点为124-128℃的白色结晶性粉末。它易溶于甲醇、乙醇或氯仿,略溶于二甲基甲酰胺或水,微溶于乙醚。
用途环吡酮胺作为吡啶酮类广谱抗真菌药,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能够阻止白色念珠菌细胞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钾离子、磷酸盐通过细胞膜引起细胞内的某些重要基质或离子衰竭,从而抑制或杀死真菌细胞。它具有广泛的抗真菌活性,用于治疗皮肤真菌病、花斑癣、外阴阴道念珠菌属感染、皮肤和指甲念珠菌病等。
生产方法环吡酮胺的合成过程如下: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吡罗克酮 | 6-(2,4,4-trimethylpentyl)-1-hydroxy-4-methyl-2(1H)-pyridone | 50650-76-5 | C14H23NO2 | 237.342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6-cyclohexyl-1-methoxy-4-methyl-1H-pyridin-2-one | —— | C13H19NO2 | 221.299 |
—— | 6-cyclohexyl-1-hydroxy-4-methyl-2-oxo-1,2-dihydropyridine-3-carbaldehyde | —— | C13H17NO3 | 235.283 |
—— | 6-cyclohexyl-1-hydroxy-4-methyl-3-((prop-2-yn-1-ylamino)methyl)pyridin-2(1H)-one | —— | C16H22N2O2 | 274.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