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4-nitrophenyl)pentanedioyl dichloride | 1616787-08-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4-nitrophenyl)pentanedioyl dichloride
英文别名
3-(4-Nitrophenyl)pentanedioyl dichloride
3-(4-nitrophenyl)pentanedioyl dichloride化学式
CAS
1616787-08-6
化学式
C11H9Cl2NO4
mdl
——
分子量
290.103
InChiKey
NEYFHVCGMGEGI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3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7
  • 拓扑面积:
    8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侧向光致变色单元的新型材料的设计,合成,光致变色和电化学
    摘要:
    在本工作中,一种新颖的材料的合成中,光致变色和电化学1,1-(4- [3,4-双(2,5-二甲基-3-噻吩基)环戊-3-烯-1-基]苯基)-2,5-二-2-噻吩基-1 ħ -吡咯,具有侧链dithienylethene(DTE)的光致变色单元被描述。应当注意,系统1可以在打开(1o)和关闭(1c)之间可逆和有效地切换。)在溶液和固态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质中均由光表示。还值得注意的是,该新型系统1的两个异构体(1o和1c)可以通过电化学方法在ITO上平滑地聚合。令人惊讶的是,1中的DTE单元在固定到ITO上之后没有保留其光化学转换特性。通过AFM分析研究聚合物膜的形态。此外,发现该聚合物表现出显着的电致变色特征,该电致变色特征可以在施加的外部电势下从中性状态下的绿色切换为紫色状态而不会干扰光致变色单元。
    DOI:
    10.1016/j.tet.2014.06.005
  • 作为产物:
    描述:
    diethyl 2,4-diacetyl-3-(4-nitrophenyl)pentanedioate 在 tin(ll) chloride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3.0h, 生成 3-(4-nitrophenyl)pentanedioyl dichlor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侧向光致变色单元的新型材料的设计,合成,光致变色和电化学
    摘要:
    在本工作中,一种新颖的材料的合成中,光致变色和电化学1,1-(4- [3,4-双(2,5-二甲基-3-噻吩基)环戊-3-烯-1-基]苯基)-2,5-二-2-噻吩基-1 ħ -吡咯,具有侧链dithienylethene(DTE)的光致变色单元被描述。应当注意,系统1可以在打开(1o)和关闭(1c)之间可逆和有效地切换。)在溶液和固态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质中均由光表示。还值得注意的是,该新型系统1的两个异构体(1o和1c)可以通过电化学方法在ITO上平滑地聚合。令人惊讶的是,1中的DTE单元在固定到ITO上之后没有保留其光化学转换特性。通过AFM分析研究聚合物膜的形态。此外,发现该聚合物表现出显着的电致变色特征,该电致变色特征可以在施加的外部电势下从中性状态下的绿色切换为紫色状态而不会干扰光致变色单元。
    DOI:
    10.1016/j.tet.2014.06.00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Bifunctional cytotoxic agents
    申请人:Pfizer Inc.
    公开号:US10086085B2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Cytotoxic dimers comprising CBI-based and/or CPI-based sub-units, antibody drug conjugates comprising such dimers, and to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to treat cancer and other conditions.
    细胞毒性二聚体,包括基于CBI和/或基于CPI的亚单位,抗体药物偶联物包括这样的二聚体,以及使用同一方法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
  • BIFUNCTIONAL CYTOTOXIC AGENTS
    申请人:Pfizer Inc.
    公开号:US20150209445A1
    公开(公告)日:2015-07-30
    Cytotoxic dimers comprising CBI-based and/or CPI-based sub-units, antibody drug conjugates comprising such dimers, and to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to treat cancer and other conditions.
    细胞毒性二聚体包括基于CBI和/或CPI的亚单位,包括这种二聚体的抗体药物结合物,以及使用它们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方法。
  • [EN] BIFUNCTIONAL CYTOTOXIC AGENTS<br/>[FR] AGENTS CYTOTOXIQUES BIFONCTIONNELS
    申请人:PFIZER
    公开号:WO2015110935A1
    公开(公告)日:2015-07-30
    Cytotoxic dimers comprising CBI-based and/or CPI-based sub-units, antibody drug conjugates comprising such dimers, and to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to treat cancer and other conditions.
  • Design, synthesis, photochromism and electrochemistry of a novel material with pendant photochromic units
    作者:Melek Pamuk Algi、Atilla Cihaner、Fatih Algi
    DOI:10.1016/j.tet.2014.06.005
    日期:2014.8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synthesis, photochromism and electrochemistry of a novel material 1, 1-(4-[3,4-bis(2,5-dimethyl-3-thienyl)cyclopent-3-en-1-yl]phenyl)-2,5-di-2-thienyl-1H-pyrrole, with pendant dithienylethene (DTE) photochromic units are described.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system 1 can be reversibly and efficiently switched between open (1o) and closed (1c) states by light in both solution
    在本工作中,一种新颖的材料的合成中,光致变色和电化学1,1-(4- [3,4-双(2,5-二甲基-3-噻吩基)环戊-3-烯-1-基]苯基)-2,5-二-2-噻吩基-1 ħ -吡咯,具有侧链dithienylethene(DTE)的光致变色单元被描述。应当注意,系统1可以在打开(1o)和关闭(1c)之间可逆和有效地切换。)在溶液和固态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质中均由光表示。还值得注意的是,该新型系统1的两个异构体(1o和1c)可以通过电化学方法在ITO上平滑地聚合。令人惊讶的是,1中的DTE单元在固定到ITO上之后没有保留其光化学转换特性。通过AFM分析研究聚合物膜的形态。此外,发现该聚合物表现出显着的电致变色特征,该电致变色特征可以在施加的外部电势下从中性状态下的绿色切换为紫色状态而不会干扰光致变色单元。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