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bis(3-quinolyl)tetramethyldisilane | 1176049-37-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bis(3-quinolyl)tetramethyldisilane
英文别名
1,2-di(3-quinolyl)tetramethyldisilane;[Dimethyl(quinolin-3-yl)silyl]-dimethyl-quinolin-3-ylsilane;[dimethyl(quinolin-3-yl)silyl]-dimethyl-quinolin-3-ylsilane
1,2-bis(3-quinolyl)tetramethyldisilane化学式
CAS
1176049-37-8
化学式
C22H24N2Si2
mdl
——
分子量
372.617
InChiKey
TXHZBEBUVNWLI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39
  • 重原子数:
    26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8
  • 拓扑面积:
    25.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2-bis(3-quinolyl)tetramethyldisilanecopper(ll) bromide甲醇 为溶剂, 以72%的产率得到[Cu(1,2-bis(3-quinolyl)tetramethyldisilane)]Br2
    参考文献:
    名称:
    双(3-吡啶基)甲基乙烯基硅烷(L1)和1,2-二(3-喹啉基)二甲基乙硅烷(L2):合成和络合反应。阳离子银(I)-L1络合物的阴离子控制的固态结构
    摘要:
    3-溴吡啶和3-溴喹啉与正丁基锂反应生成锂化产物,其在-78°C下与二氯甲基乙烯基硅烷和1,2-二氯二甲基二硅烷反应生成配体双(3-吡啶基)甲基乙烯基硅烷(L1)和1,2 -二(3-喹啉基)二甲基乙硅烷(L2)。已经探索了这两种配体与Ag(I),Pd(II)和Cu(II)的络合反应。已发现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1 H,13 C { 1 H}和29 Si { 1 H} NMR和IR光谱是特征性的。复杂的L1与银(I)和[Ag(L1)] CLO 4(1)给出以X射线衍射为特征的合适的单晶。其结构由二维片材,具有25元metallamacrocycle环,其中的Ag具有扭曲的四面体的几何形状和被结合到乙烯基(η 2)基团。发现AgCF 3 SO 3与L1反应并使所得络合物的单晶进行X射线衍射后,发现与1相反,乙烯基和银之间没有键,从而产生了无限的分子链,其中配位几何结构的银是扭曲的三角形平面。碳纤
    DOI:
    10.1016/j.jorganchem.2009.03.012
  • 作为产物:
    描述:
    3-溴喹啉1,2-二氯四甲基二硅烷正丁基锂 作用下, 以 乙醚正己烷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56%的产率得到1,2-bis(3-quinolyl)tetramethyldisilane
    参考文献:
    名称:
    双(3-吡啶基)甲基乙烯基硅烷(L1)和1,2-二(3-喹啉基)二甲基乙硅烷(L2):合成和络合反应。阳离子银(I)-L1络合物的阴离子控制的固态结构
    摘要:
    3-溴吡啶和3-溴喹啉与正丁基锂反应生成锂化产物,其在-78°C下与二氯甲基乙烯基硅烷和1,2-二氯二甲基二硅烷反应生成配体双(3-吡啶基)甲基乙烯基硅烷(L1)和1,2 -二(3-喹啉基)二甲基乙硅烷(L2)。已经探索了这两种配体与Ag(I),Pd(II)和Cu(II)的络合反应。已发现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1 H,13 C { 1 H}和29 Si { 1 H} NMR和IR光谱是特征性的。复杂的L1与银(I)和[Ag(L1)] CLO 4(1)给出以X射线衍射为特征的合适的单晶。其结构由二维片材,具有25元metallamacrocycle环,其中的Ag具有扭曲的四面体的几何形状和被结合到乙烯基(η 2)基团。发现AgCF 3 SO 3与L1反应并使所得络合物的单晶进行X射线衍射后,发现与1相反,乙烯基和银之间没有键,从而产生了无限的分子链,其中配位几何结构的银是扭曲的三角形平面。碳纤
    DOI:
    10.1016/j.jorganchem.2009.03.01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Bis(3-pyridyl)methylvinylsilane (L1) and 1,2-di(3-quinolyl) dimethyl disilane (L2): Synthesis and complexation reactions. Anion controlled solid state structures of cationic Ag(I)–L1 complex
    作者:Neetu Rani、G.K. Rao、Ajai K. Singh
    DOI:10.1016/j.jorganchem.2009.03.012
    日期:2009.7
    ligands bis(3-pyridyl)methylvinylsilane (L1) and 1,2-di(3-quinolyl)dimethyl disilane (L2). The complexation reactions of both these ligands with Ag(I), Pd(II) and Cu(II) have been explored. The 1H, 13C1H} and 29Si1H}NMR and IR spectra of both the ligands and their metal complexes have been found characteristic. The complex of L1 with silver(I), [Ag(L1)]ClO4 (1) gives suitable single crystals characterized
    3-溴吡啶和3-溴喹啉与正丁基锂反应生成锂化产物,其在-78°C下与二氯甲基乙烯基硅烷和1,2-二氯二甲基二硅烷反应生成配体双(3-吡啶基)甲基乙烯基硅烷(L1)和1,2 -二(3-喹啉基)二甲基乙硅烷(L2)。已经探索了这两种配体与Ag(I),Pd(II)和Cu(II)的络合反应。已发现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1 H,13 C 1 H}和29 Si 1 H} NMR和IR光谱是特征性的。复杂的L1与银(I)和[Ag(L1)] CLO 4(1)给出以X射线衍射为特征的合适的单晶。其结构由二维片材,具有25元metallamacrocycle环,其中的Ag具有扭曲的四面体的几何形状和被结合到乙烯基(η 2)基团。发现AgCF 3 SO 3与L1反应并使所得络合物的单晶进行X射线衍射后,发现与1相反,乙烯基和银之间没有键,从而产生了无限的分子链,其中配位几何结构的银是扭曲的三角形平面。碳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