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benzothiazol-2-yl)-2,5-dichlorobenzenesulphonamide | 349128-05-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benzothiazol-2-yl)-2,5-dichlorobenzenesulphonamide
英文别名
DCBS2ABT;N-(1,3-benzothiazol-2-yl)-2,5-dichlorobenzenesulfonamide
N-(benzothiazol-2-yl)-2,5-dichlorobenzenesulphonamide化学式
CAS
349128-05-8
化学式
C13H8Cl2N2O2S2
mdl
MFCD01213903
分子量
359.257
InChiKey
DYUIWSCVMYBRR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530.8±60.0 °C(Predicted)
  • 密度:
    1.638±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5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95.7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5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copper(II) choride dihydrate 、 N-(benzothiazol-2-yl)-2,5-dichlorobenzenesulphonamide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0.5h, 生成 bis[N-(benzothiazol-2-yl)-2,5-dichlorobenzenesulphonamide]copper(I) chloride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es,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microbial Screening of N-(Benzothiazol-2-yl)-2,5-Dichlorobenzenesulphonamide and Its Cu(I), Ni(II), Mn(II), Co(III) and Zn(II) Complexes
    摘要:
    N-(苯并噻唑-2-基)-2,5-二氯苯磺酰胺(DCBS2ABT)是通过2-氨基苯并噻唑和2,5-二氯苯磺酰氯在丙酮中于230 ℃下缩合(回流)合成的。将所得粗沉淀物在无水乙醇中重结晶。合成了配体的铜(I)、镍(II)、锰(II)、钴(III)和锌(II)五种金属配合物。使用磁化率测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元素微量分析、红外、1H 和 13C NMR 光谱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琼脂孔扩散法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菌株和培养菌种进行了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抗菌试验。使用的多重耐药菌株是从狗身上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物包括铜绿假单胞菌 (ATCC 27853)、大肠杆菌 (ATCC 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25923) 和真菌克柔念珠菌 (ATCC 6258) 和白色念珠菌 (ATCC 90028)。测试在体外和体内进行。由此确定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以及致死浓度和有效浓度(LC50和EC50)。将这些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与作为抗菌剂的环丙沙星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以及作为抗真菌药物的氟康唑进行比较。所有化合物都对所使用的培养型细菌和真菌表现出不同的活性。然而,它们的活性低于所使用的标准药物(氟康唑除外),氟康唑对克柔念珠菌(ATCC 6258)没有任何活性,但配体、DCBS2ABT 和所有合成的金属络合物对其具有很强的活性。致死浓度 (LC50) 范围为 81.00 ± 6.8-256.30 ± 36.7 ppm。这些都在允许浓度之内。
    DOI:
    10.14233/ajchem.2013.13393
  • 作为产物:
    描述:
    2-氨基苯并噻唑2,5-二氯苄磺酸氯丙酮 为溶剂, 以79%的产率得到N-(benzothiazol-2-yl)-2,5-dichlorobenzenesulphon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es,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microbial Screening of N-(Benzothiazol-2-yl)-2,5-Dichlorobenzenesulphonamide and Its Cu(I), Ni(II), Mn(II), Co(III) and Zn(II) Complexes
    摘要:
    N-(苯并噻唑-2-基)-2,5-二氯苯磺酰胺(DCBS2ABT)是通过2-氨基苯并噻唑和2,5-二氯苯磺酰氯在丙酮中于230 ℃下缩合(回流)合成的。将所得粗沉淀物在无水乙醇中重结晶。合成了配体的铜(I)、镍(II)、锰(II)、钴(III)和锌(II)五种金属配合物。使用磁化率测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元素微量分析、红外、1H 和 13C NMR 光谱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琼脂孔扩散法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菌株和培养菌种进行了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抗菌试验。使用的多重耐药菌株是从狗身上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物包括铜绿假单胞菌 (ATCC 27853)、大肠杆菌 (ATCC 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25923) 和真菌克柔念珠菌 (ATCC 6258) 和白色念珠菌 (ATCC 90028)。测试在体外和体内进行。由此确定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以及致死浓度和有效浓度(LC50和EC50)。将这些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与作为抗菌剂的环丙沙星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以及作为抗真菌药物的氟康唑进行比较。所有化合物都对所使用的培养型细菌和真菌表现出不同的活性。然而,它们的活性低于所使用的标准药物(氟康唑除外),氟康唑对克柔念珠菌(ATCC 6258)没有任何活性,但配体、DCBS2ABT 和所有合成的金属络合物对其具有很强的活性。致死浓度 (LC50) 范围为 81.00 ± 6.8-256.30 ± 36.7 ppm。这些都在允许浓度之内。
    DOI:
    10.14233/ajchem.2013.1339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