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氰戊菊酯通常采用一步法:首先将2-(对氯苯基)-3-甲基丁酸(α-异丙基对氯苯乙酸)用三氯化磷或五氯化磷等氯化成2-(对氯苯基)-3-甲基丁酰氯,然后与间苯氧基苯甲醛及氰化钠水溶液反应制得。国外曾采用正庚烷、石油醚、苯、甲苯作为溶剂,国内则多使用无溶剂法。
国外报道常采用相转移催化剂(如TEBA、TBA等四丁基溴化铵),而国内有些单位选择不添加催化剂。国内主要用此法生产,收率可达90%以上。
另一种方法是α-羟基磺酸钠法:以间苯氧基苯甲醛与亚硫酸氢钠加成的产物直接与氰化钠水溶液作用生成氰醇,并迅速与2-(对氯苯基)-3-甲基丁酰氯反应,生成氰戊菊酯。还有一种方法是α-溴代氰苄法:首先将间苯氧基氯化苄与氰化钠反应生成间苯氧基苯乙腈,然后在105~110℃回流条件下使氰苄与溴进行1~3小时的反应,再与丁酸作用,以K2CO3为缚酸剂、苯为溶剂、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水为介质,在70~80℃下反应2小时制得。
用途简介氰戊菊酯是一种广谱高效杀虫剂,作用迅速且击倒力强,主要用于防治棉花害虫(如棉铃虫、棉蚜等)、烟草、大豆、玉米、果树和蔬菜上的害虫。在使用上,每亩地一般施用有效成分4-10克即可防治棉花害虫;防治烟草害虫则需3-10克的有效成分;其他谷类作物的防治用量为2-10克的有效成分。
自氰氯苯苯醚菊酯商品化以来,因其高效的杀虫效果和较低的成本,在市场上迅速推广,并挤入了传统有机磷、有机氯杀虫剂的竞争领域。目前其主要应用于棉花种植,深受用户欢迎。由于它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生产成本最低的一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及良好的发展前景。
急性毒性方面,大鼠口服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451毫克/千克,小鼠则在100-300毫克/千克之间。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来福灵 | esfenvalerate | 66230-04-4 | C25H22ClNO3 | 419.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