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2-Methyl-chinolyl)essigsaeuremethylester-iodid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2-Methyl-chinolyl)essigsaeuremethylester-iodid
英文别名
hydron;methyl 2-(2-methylquinolin-4-yl)acetate;iodide
4-(2-Methyl-chinolyl)essigsaeuremethylester-iodid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3H13NO2*HI
mdl
——
分子量
343.164
InChiKey
PKSOBWBSCDMFDL-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8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3
  • 拓扑面积:
    39.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2-Methyl-chinolyl)essigsaeuremethylester-iodid盐酸ammon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95%的产率得到4-(2-Methyl-chinolyl)essigsaeuremethylester-chlorid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仲 β-(烷氧基羰基)烯胺与甲基碘反应生成 4-喹啉乙酸的衍生物
    摘要:
    从 3-苯胺巴豆酸甲酯 (4a) 与碘甲烷一起加热,除了已经以其他方式呈现的化合物 1 和 2 之外,还会生成 4-(2-甲基-喹啉基)-乙酸碘甲酯(3),其结构为根据光谱数据,X 射线结构分析证实了这一点。类似地,由 3-(2-萘基氨基)巴豆酸酯 (4b) 形成 4-(2-甲基苯并 [h] 喹啉基) 乙酸甲酯碘化物 (5)。
    DOI:
    10.1002/ardp.19853181010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BOEHME, H.;TRAENKA, M., ARCH. PHARM., 1985, 318, N 10, 913-917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erivate der 4-Chinolylessigsäure durch Umsetzung sekundärer β-(Alkoxycarbonyl)enamine mit Methyliodid
    作者:Horst Böhme、Manfred Tränka
    DOI:10.1002/ardp.19853181010
    日期:——
    Aus 3‐Anilino‐crotonsäuremethylester (4a) entsteht durch Erhitzen mit Methyliodid neben den auf anderen Wegen bereits dargestellten Verbindungen 1 und 2 4‐(2‐Methyl‐chinolyl)essigsäuremethylesteriodid (3), dessen auf Grund spektroskopischer Daten erschlossene Struktur durch Röntgenstrukturanalyse gesichert wird. Aus 3‐(2‐Naphthylamino)crotonsäureester (4b) entsteht analog 4‐(2‐Methylbenzo[h]chinol
    从 3-苯胺巴豆酸甲酯 (4a) 与碘甲烷一起加热,除了已经以其他方式呈现的化合物 1 和 2 之外,还会生成 4-(2-甲基-喹啉基)-乙酸碘甲酯(3),其结构为根据光谱数据,X 射线结构分析证实了这一点。类似地,由 3-(2-萘基氨基)巴豆酸酯 (4b) 形成 4-(2-甲基苯并 [h] 喹啉基) 乙酸甲酯碘化物 (5)。
  • BOEHME, H.;TRAENKA, M., ARCH. PHARM., 1985, 318, N 10, 913-917
    作者:BOEHME, H.、TRAENKA, M.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