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O-(2-phenylacetyl)-1,2;5,6-di-O-isopropylidene-α-D-allofuranose | 1045799-41-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O-(2-phenylacetyl)-1,2;5,6-di-O-isopropylidene-α-D-allofuranose
英文别名
[(3aR,5R,6R,6aR)-5-[(4R)-2,2-dimethyl-1,3-dioxolan-4-yl]-2,2-dimethyl-3a,5,6,6a-tetrahydrofuro[2,3-d][1,3]dioxol-6-yl] 2-phenylacetate
3-O-(2-phenylacetyl)-1,2;5,6-di-O-isopropylidene-α-D-allofuranose化学式
CAS
1045799-41-4
化学式
C20H26O7
mdl
——
分子量
378.422
InChiKey
XEKRRVOEESAWPV-JVNHZCFI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2
  • 重原子数:
    27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5
  • 拓扑面积:
    72.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7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O-(2-phenylacetyl)-1,2;5,6-di-O-isopropylidene-α-D-allofuranose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乙腈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49%的产率得到3-O-(2-diazo-2-phenylacetyl)-1,2;5,6-di-O-isopropylidene-α-D-allofuranose
    参考文献:
    名称:
    铑(II)催化的3-O-(2-重氮-2-苯基乙酰基)-1,2; 5,6-二-O-异亚丙基-α-d-呋喃糖分解:非对映选择性醚的形成
    摘要:
    使用对乙酰氨基苯磺酰叠氮(p-ABSA,3)和以DBU为基础,以49%的橙色糖浆形式提供预期的3-O-(2-重氮-2-苯基乙酰基)-1,2; 5,6-二-O-异亚丙基-α-D-呋喃糖(4)孤立的产量。随后使用Rh(2)(OAc)(4)分解4以高度非对映选择性的方式生成醚5,分离出的产率为58%。X射线晶体结构5证明两个新产生的立体中心均具有(S)构型;呋喃糖环5的O-3处酯基的构象用于讨论观察到的立体选择性的可能原因。
    DOI:
    10.1016/j.carres.2008.04.005
  • 作为产物:
    描述:
    苯乙酸1,2:5,6-二异亚丙基-alpha-D-异呋喃糖4-二甲氨基吡啶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乙腈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70%的产率得到3-O-(2-phenylacetyl)-1,2;5,6-di-O-isopropylidene-α-D-allofuranose
    参考文献:
    名称:
    铑(II)催化的3-O-(2-重氮-2-苯基乙酰基)-1,2; 5,6-二-O-异亚丙基-α-d-呋喃糖分解:非对映选择性醚的形成
    摘要:
    使用对乙酰氨基苯磺酰叠氮(p-ABSA,3)和以DBU为基础,以49%的橙色糖浆形式提供预期的3-O-(2-重氮-2-苯基乙酰基)-1,2; 5,6-二-O-异亚丙基-α-D-呋喃糖(4)孤立的产量。随后使用Rh(2)(OAc)(4)分解4以高度非对映选择性的方式生成醚5,分离出的产率为58%。X射线晶体结构5证明两个新产生的立体中心均具有(S)构型;呋喃糖环5的O-3处酯基的构象用于讨论观察到的立体选择性的可能原因。
    DOI:
    10.1016/j.carres.2008.04.00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hodium(II)-catalyzed decomposition of 3-O-(2-diazo-2-phenylacetyl)-1,2;5,6-di-O-isopropylidene-α-d-allofuranose: diastereoselective ether formation
    作者:Iulia A. Sacui、Matthias Zeller、Peter Norris
    DOI:10.1016/j.carres.2008.04.005
    日期:2008.7
    Standard diazo transfer to 3-O-(2-phenylacetyl)-1,2;5,6-di-O-isopropylidene-alpha-d-allofuranose (2), using p-acetamidobenzenesulfonyl azide (p-ABSA, 3) and DBU as base, provides the expected 3-O-(2-diazo-2-phenylacetyl)-1,2;5,6-di-O-isopropylidene-alpha-D-allofuranose (4) as an orange syrup in 49% isolated yield. Subsequent decomposition of 4 using Rh(2)(OAc)(4) yields ether 5 in a highly diastereoselective
    使用对乙酰氨基苯磺酰叠氮(p-ABSA,3)和以DBU为基础,以49%的橙色糖浆形式提供预期的3-O-(2-重氮-2-苯基乙酰基)-1,2; 5,6-二-O-异亚丙基-α-D-呋喃糖(4)孤立的产量。随后使用Rh(2)(OAc)(4)分解4以高度非对映选择性的方式生成醚5,分离出的产率为58%。X射线晶体结构5证明两个新产生的立体中心均具有(S)构型;呋喃糖环5的O-3处酯基的构象用于讨论观察到的立体选择性的可能原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