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罗芬是由瑞士罗氏公司研发成功的一种局部抗真菌药物。其主要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麦角固醇生物合成的各步反应,干扰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最终导致真菌死亡。它对多种致病菌如皮肤癣菌、念珠菌、皮炎芽生菌、隐球菌、荚膜组织胞浆菌及申克孢子丝菌等均有抗菌活性。此外,阿莫罗芬还对阴道白色念珠菌、甲癣及各种皮肤真菌病有显著疗效,但对阴道革兰阳性菌群感染无效,并且对器官真菌感染无作用。
药代动力学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可渗透并弥散于甲板中,有效根除甲板内及其下的真菌。尽管局部外用所致的全身吸收很少,即使连续使用一年以上,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仍然低于检测水平。
用法用量即使在正确使用情况下,也可能会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例如局部甲床周围皮肤可能出现烧灼感、瘙痒、红斑和脱屑等症状,通常无需停药即可自行消失。极少数情况下会出现渗出、水疱、疼痛及炎症等现象,罕见发生荨麻疹。尚未见全身副作用报道。
注意事项如果不慎将阿莫罗芬搽剂误入眼内或耳内,请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就近咨询医生或药师。
避免接触黏膜(如口腔、鼻),不得吸入。
如不慎吞服本品,应立即就医咨询。
请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
使用前如有必要,请锉光受感染的指(趾)甲,并用签除去残留的搽剂。
若接触有机溶媒(如白酒、稀料等),需佩戴防护手套以保护指甲上的涂层。
严禁用于组织器官全身性感染和阴道革兰阴性菌及阳性菌感染。
怀孕:在动物试验中,阿莫罗芬显示无致畸性但具有胚胎毒性。由于缺少怀孕妇女的临床研究资料,因此本品应禁用于怀孕或可能怀孕的妇女。 哺乳:因缺乏相关临床研究数据,建议避免使用。
儿童用药目前缺乏儿童使用阿莫罗芬的相关临床研究资料,不推荐用于儿童。
用途外用抗真菌药。与现有其他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它能抑制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中的两个关键酶:还原酶和异构化酶。体外具有极高的抗真菌活性,在体内也表现出优越的活性。对各种由真菌引起的皮肤病治愈率高达85%以上,并且特别适合治疗甲癣。
用途广谱高效抗真菌药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bepromoline HCl | —— | C16H25NO | 247.381 |
1-(2-甲基-3-苯基丙基)哌啶 | N-(2-methyl-3-phenylpropyl)piperidine | 74879-98-4 | C15H23N | 217.354 |
—— | 1-(2-methyl-3-phenyl-propyl)-3,5-dimethyl-piperidine | —— | C17H27N | 245.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