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3,4-dimethoxyphenyl)ethyl>-2-methyl-4-ketodecahydroquinoline | 853058-23-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3,4-dimethoxyphenyl)ethyl>-2-methyl-4-ketodecahydroquinoline
英文别名
1-[2-(3,4-Dimethoxyphenyl) ethyl]-2-methyl-4-ketodecahydroquinoline;1-[2-(3,4-dimethoxyphenyl)ethyl]-2-methyl-2,3,4a,5,6,7,8,8a-octahydroquinolin-4-one
1-<2-(3,4-dimethoxyphenyl)ethyl>-2-methyl-4-ketodecahydroquinoline化学式
CAS
853058-23-8
化学式
C20H29NO3
mdl
——
分子量
331.455
InChiKey
VCSGWDXJYBENP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60.5±40.0 °C(Predicted)
  • 密度:
    1.061±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5
  • 拓扑面积:
    38.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2-(3,4-dimethoxyphenyl)ethyl>-2-methyl-4-ketodecahydroquinoline乙炔氢氧化钾 作用下, 生成 1-<2-(3,4-dimethoxyphenyl)ethyl>-2-methyl-4-ethynyl-4-hydroxydecahydroquinoline 、 1-<2-(3,4-dimethoxyphenyl)ethyl>-2-methyl-4-ethynyl-4-hydroxydecahydro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1-[2-(3,4-二甲氧基苯基)乙基]-2-甲基-4-酮十氢喹啉和相应炔醇的合成、立体化学和药理活性
    摘要:
    二烯酮 I 与胺 II 的杂环化以良好的收率 (69.8%) 以良好的收率 (根据元素分析、TLC 和 PHR 光谱的结果) 顺利混合生成 III 的两种异构体。然而,通过从iso-PrOH中重复分步结晶碱混合物,分离出一种单独的异构体百合,mp IO 3 -IO 4 - 以80%的产率(基于异构体混合物的总量)。通过分步结晶(碱及其盐酸盐和琥珀酸盐的混合物)和柱色谱法分离III的第二异构体的尝试没有成功。因此,高过丙烯胺(II)与二烯酮I的环加成导致主要形成十氢喹啉III的一种异构体。
    DOI:
    10.1007/bf00766380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1-[2-(3,4-二甲氧基苯基)乙基]-2-甲基-4-酮十氢喹啉和相应炔醇的合成、立体化学和药理活性
    摘要:
    二烯酮 I 与胺 II 的杂环化以良好的收率 (69.8%) 以良好的收率 (根据元素分析、TLC 和 PHR 光谱的结果) 顺利混合生成 III 的两种异构体。然而,通过从iso-PrOH中重复分步结晶碱混合物,分离出一种单独的异构体百合,mp IO 3 -IO 4 - 以80%的产率(基于异构体混合物的总量)。通过分步结晶(碱及其盐酸盐和琥珀酸盐的混合物)和柱色谱法分离III的第二异构体的尝试没有成功。因此,高过丙烯胺(II)与二烯酮I的环加成导致主要形成十氢喹啉III的一种异构体。
    DOI:
    10.1007/bf0076638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RALIEV, K. D;FISHCHUK, E. V.;ROZHNOV, V. B.;KURBAT, N. M.;VDOVICHENKO, V+, XIM.-FARMATS. ZH., 23,(1989) N, S. 931-935
    作者:PRALIEV, K. D、FISHCHUK, E. V.、ROZHNOV, V. B.、KURBAT, N. M.、VDOVICHENKO, V+
    DOI:——
    日期:——
  • Synthesis, stereochemistry,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of 1-[2-(3,4-dimethoxyphenyl) ethyl]-2-methyl-4-ketodecahydroquinoline and the corresponding acetylenic alcohols
    作者:K. D. Praliev、E. V. Fishchuk、V. B. Rozhnov、N. M. Kurbat、V. P. Vdovichenko、P. B. Stankevich
    DOI:10.1007/bf00766380
    日期:1989.8
    The h e t e r o c y c l i z a t i o n o f d i e n o n e I w i t h amine I I p r o c e e d s s m o o t h l y t o g i v e a m i x t u r e o f two i s o m e r s o f I I I (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e l e m e n t a l a n a l y s i s , TLC, and PHR s p e c t r o s c o p y ) in good yield (69.8%). However, one individual isomer lily, with mp I03-I04~ was isolated in 80% yield (based
    二烯酮 I 与胺 II 的杂环化以良好的收率 (69.8%) 以良好的收率 (根据元素分析、TLC 和 PHR 光谱的结果) 顺利混合生成 III 的两种异构体。然而,通过从iso-PrOH中重复分步结晶碱混合物,分离出一种单独的异构体百合,mp IO 3 -IO 4 - 以80%的产率(基于异构体混合物的总量)。通过分步结晶(碱及其盐酸盐和琥珀酸盐的混合物)和柱色谱法分离III的第二异构体的尝试没有成功。因此,高过丙烯胺(II)与二烯酮I的环加成导致主要形成十氢喹啉III的一种异构体。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