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4-溴苯基)-1,1,1-三氟丙酮 | 161809-64-9

中文名称
3-(4-溴苯基)-1,1,1-三氟丙酮
中文别名
3-(4-溴苯基)-1,1,1-三氟丙烷-2-酮
英文名称
3-(4-bromophenyl)-1,1,1,-trifluoroacetone
英文别名
4-bromobenzyl trifluoromethyl ketone;3-(4-Bromophenyl)-1,1,1-trifluoro-2-propanone;3-(4-bromophenyl)-1,1,1-trifluoropropan-2-one
3-(4-溴苯基)-1,1,1-三氟丙酮化学式
CAS
161809-64-9
化学式
C9H6BrF3O
mdl
MFCD03844192
分子量
267.045
InChiKey
NCMUNOOVWJTDO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47.6±35.0 °C(Predicted)
  • 密度:
    1.585±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4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22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安全信息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264,P271,P280,P302+P352,P304+P340,P305+P351+P338,P312,P332+P313,P337+P313,P362,P403+P233,P405,P501
  • 危险性描述:
    H315,H319,H335
  • 储存条件:
    室温且干燥

SDS

SDS:9a2827b67898cec9a9b0120e41461db3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4-溴苯基)-1,1,1-三氟丙酮 在 C21H21N2O4(1+)*I(1-)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49.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羰基催化下甘氨酸酯和三氟甲基酮的高效不对称仿生羟醛反应
    摘要:
    甘氨酸酯的直接不对称羟醛反应代表了一种有趣且直接的策略,可以制备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手性 β-羟基-α-氨基酸衍生物。但由于甘氨酸的活性NH 2基团被破坏,实现转化并不容易。受甘氨酸酶促醛醇反应的启发,我们以0.1–0.0033 mol %的手性N-甲基吡哆醛7a为催化剂,成功开发了甘氨酸盐5和三氟甲基酮4的不对称醛醇反应,制备了手性β-三氟甲基-β-羟基-α-氨基酸酯6的产率为 55–82 %(对于顺式非对映异构体),高达 >20:1 dr 和 99 %ee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该反应通过类似于甘氨酸的酶促醛醇反应的催化循环进行。吡哆醛催化剂7a同时激活两种反应物,并将它们以特定的空间方向聚集在一起,从而实现高效率以及出色的非对映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
    DOI:
    10.1002/anie.202104031
  • 作为产物:
    描述:
    三氟乙酸乙酯对溴苯乙酸正丁基锂二异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正己烷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73%的产率得到3-(4-溴苯基)-1,1,1-三氟丙酮
    参考文献:
    名称:
    羰基催化下甘氨酸酯和三氟甲基酮的高效不对称仿生羟醛反应
    摘要:
    甘氨酸酯的直接不对称羟醛反应代表了一种有趣且直接的策略,可以制备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手性 β-羟基-α-氨基酸衍生物。但由于甘氨酸的活性NH 2基团被破坏,实现转化并不容易。受甘氨酸酶促醛醇反应的启发,我们以0.1–0.0033 mol %的手性N-甲基吡哆醛7a为催化剂,成功开发了甘氨酸盐5和三氟甲基酮4的不对称醛醇反应,制备了手性β-三氟甲基-β-羟基-α-氨基酸酯6的产率为 55–82 %(对于顺式非对映异构体),高达 >20:1 dr 和 99 %ee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该反应通过类似于甘氨酸的酶促醛醇反应的催化循环进行。吡哆醛催化剂7a同时激活两种反应物,并将它们以特定的空间方向聚集在一起,从而实现高效率以及出色的非对映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
    DOI:
    10.1002/anie.20210403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pper-Catalyzed Intermolecular [4 + 2] Annulation Enabled by Internal Oxidant-Promoted C(sp<sup>3</sup>)–H Functionalization: Access to 3-Trifluoromethylated 3-Hydroxy-cyclohexan-1-ones
    作者:Chuanle Zhu、Hao Zeng、Chi Liu、Fulin Chen、Huanfeng Jiang
    DOI:10.1021/acs.orglett.9b01817
    日期:2019.6.21
    A copper-catalyzed diastereoselective [4 + 2] cyclolization of α,β-unsaturated ketoxime acetates and trifluoromethyl ketones affords various 3-trifluoromethylated 3-hydroxy-cylcohexan-1-ones smoothly. This reaction features the selective functionalization of a less acidic C(sp3)–H bond by an internal oxdative C(sp3)–H functionalization strategy.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s revealed that α,β-unsaturated
    铜催化的α,β-不饱和酮肟乙酸酯和三氟甲基酮的非对映选择性[4 + 2]环化可平稳地提供各种3-三氟甲基化的3-羟基-环羰基-1-酮。该反应的特征是通过内部氧化性C(sp 3)-H官能化策略对酸性较低的C(sp 3)-H键进行选择性官能化。初步研究表明,α,β-不饱和酮肟乙酸盐是一种内部氧化剂,原位生成的H 2 O用作产物中羰基氧的O源。
  • Copper-Catalyzed C(sp<sup>3</sup>)−H/C(sp<sup>3</sup>)−H Cross-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with Internal Oxidants: Synthesis of 2-Trifluoromethyl-Substituted Dihydropyrrol-2-ols
    作者:Chuanle Zhu、Rui Zhu、Hao Zeng、Fulin Chen、Chi Liu、Wanqing Wu、Huanfeng Jiang
    DOI:10.1002/anie.201707719
    日期:2017.10.16
    The first oxidative C(sp3)−H/C(sp3)−H cross‐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CDC) reaction promoted by an internal oxidant is reported. This copper‐catalyzed CDC reaction of oxime acetates and trifluoromethyl ketones provides a simple and efficient approach towards 2‐trifluoromethyldihydropyrrol‐2‐ol derivatives in a highly diastereoselective manner by cascade C(sp3)−C(sp3) bond formation and cyclization
    报道了由内部氧化剂促进的第一个氧化性C(sp 3)-H / C(sp 3)-H交叉脱氢偶联(CDC)反应。乙酸肟和三氟甲基酮的铜催化CDC反应通过级联C(sp 3)-C(sp 3)键的形成和环化反应,以高度非对映选择性的方式为2-三氟甲基二氢吡咯-2-醇衍生物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这些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各种重要的和有用的三氟甲基化的杂环化合物,例如三氟甲基化的呋喃,噻吩,吡咯,二氢哒嗪和哒嗪衍生物。Aβ42的三氟甲基化类似物还原剂也能顺利合成。初步的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涉及铜(I)/铜(III)催化循环,其中乙酸肟肟作为内部氧化剂。
  • Aryne reaction with trifluoromethyl ketones in three modes: C–C bond cleavage, [2+2] cycloaddition and O-arylation
    作者:Hiroto Yoshida、Yu Ito、Yunito Yoshikawa、Joji Ohshita、Ken Takaki
    DOI:10.1039/c1cc12820e
    日期:——
    Trifluoromethyl ketones were found to be coupled with arynes in three modes depending upon their substitution patterns, namely C–C bond cleavage, [2+2] cycloaddition and O-arylation.
    发现三氟甲基酮与芳烃以三种方式耦合,取决于其取代模式,即C-C键断裂、[2+2]环加成和O-芳基化。
  • 一种三氟乙酰基取代腙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
    公开号:CN109232310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三氟乙酰基取代腙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所述三氟乙酰基取代腙衍生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式,其合成方法为:在反应器中,加入重氮酸盐、三氟甲基酮、碱和溶剂,在0~70℃下搅拌反应0.05~24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加入水,有机溶剂萃取反应液,蒸除溶剂得粗产物,经柱层析提纯得到三氟乙酰基取代腙衍生物。本发明的合成方法不使用催化剂,不需要配体,所用原料无毒、廉价易得;反应对官能团适应性好,对底物适应性广,产物收率高;且操作简单、安全,反应条件温和,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Intermolecular C(sp <sup>3</sup> )−H Amination Promoted by Internal Oxidants: Synthesis of Trifluoroacetylated Hydrazones
    作者:Chuanle Zhu、Hao Zeng、Fulin Chen、Zhiyi Yang、Yingying Cai、Huanfeng Jiang
    DOI:10.1002/anie.201810502
    日期:2018.12.21
    An intermolecular C(sp3)−H amination reaction is reported that is promoted by internal oxidants and occurs via a C=N bond formation step. This intermolecular C(sp3)−H amination reaction of trifluoromethyl ketones and aryldiazonium tetrafluoroborates affords various valuable trifluoroacetylated hydrazones in high yields with excellent E/Z selectivities. The salient features of this reaction type is
    据报道分子间的C(sp 3)-H胺化反应由内部氧化剂促进,并通过C = N键形成步骤发生。三氟甲基酮与四氟硼酸芳基重氮的分子间C(sp 3)-H胺化反应可高产率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三氟乙酰化,并具有出色的E / Z选择性。该反应类型的显着特征是它不含金属,催化剂,导向基团和叠氮化物,并且可以在温和条件下进行,操作简单,有效,可克缩放,并且可以耐受各种官能团。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我们的方法可以在克级上顺利合成外寄生物控制剂。四氟硼酸芳基重氮用作胺化试剂以及内部氧化剂。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