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是目前我国临床上常用的几种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药物。替比夫定是一种天然的L-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对映体,通过在细胞激酶的作用下被磷酸化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腺苷,进而与自然底物胸腺嘧啶5′-腺苷竞争性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DNA多聚酶的活性。同时它还能整合到病毒DNA中,导致病毒DNA链延长终止,并抑制HBV DNA第一链和第二链的合成。
替比夫定适用于治疗有乙型肝炎病毒活动复制证据并伴有转氨酶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活动性病变的肝功能代偿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每日接受600 mg替比夫定治疗的初治患者中,第52周时分别有59%的HBeAg阳性患者和89%的HBeAg阴性患者的HBV DNA达到了检测不到的水平(<300拷贝/ml)。
病毒变异与疗效替比夫定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病毒变异,主要是rtM204I突变。尚无足够的对照性研究观察替比夫定治疗耐拉米夫定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疗效。替比夫定用于有病毒复制证据以及有血清ALT或AST持续升高或肝组织活动性病变证据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用量用法成人和青少年(≥16岁)使用本品,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600 mg,饭前或饭后口服均可。治疗的最佳疗程尚未确定,勿超过推荐剂量使用。对于肾功能损伤且肌酐清除率≥50 mL/min的患者,按照推荐剂量服用即可;而对于肌酐清除率<50 mL/min的患者包括进行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ESRD)的患者,则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和用法。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用药应在血液透析完后进行。肝功能损伤的患者无需改变推荐剂量和用法。服用本品期间,应定期监测乙型肝炎生化指标、病毒学指标和血清标志物,至少每6个月1次。
耐药性替比夫定耐药率低于拉米夫定,并与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耐药。对阿德福韦耐药的HBV病毒株,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依然有效。
生物活性Telbivudine是一种HBV逆转录酶抑制剂,用于治疗乙型肝炎感染。
靶点靶点:
Telbivudine对HBV和其他肝炎DNA病毒显示出有效的、选择性的、特异的抗病毒活性。其在细胞内的半衰期为14小时,并通过与天然底物dTTP竞争性地抑制HBV DNA聚合酶(逆转录酶)来发挥作用。此外,它还能显著增加MHV-3诱导的巨噬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2的产生,提高干扰素γ的血清水平,增强T细胞增殖及其分泌细胞分子的能力,并抑制程序化死亡配体1在T细胞中的表达。
替比夫定对Lamivudine耐受的HBV菌株突变体(如L180M/M204V/I)没有活性,但对单突变体(如M204V)依然具有活性。这解释了不同菌株对Telbivudine和Lamivudine耐药性的差异。
尚无关于16岁以下儿童使用替比夫定的临床研究数据。老年患者在使用时应监测肾功能并进行剂量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