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350636-55-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350636-55-3
化学式
C18H15BrO
mdl
——
分子量
327.22
InChiKey
BRNKYGADQPQTA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61
  • 重原子数:
    20.0
  • 可旋转键数:
    0.0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9.23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1.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盐酸六甲基磷酰三胺乙酸酐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6.17h, 生成 2-bromotetracene
    参考文献:
    名称:
    Ag、Au 和 Pt 触点之间基于 π 共轭齐苯硫醇和二硫醇的分子隧道结:表面连接基团和金属功函数的影响
    摘要:
    使用导电探针原子力显微镜 (CP-AFM) 结合紫外光电子测量并关联了基于寡并苯(苯、萘、蒽和并四苯)硫醇和二硫醇分子的金属-分子-金属结的隧道电阻和电子结构光谱学(UPS)。纳米级隧道结 (~10 nm(2)) 是通过接触平面 Ag、Au 或 Pt 基板上的低聚并苯自组装单层 (SAM) 与金属化 AFM 尖端(Ag、Au 或 Pt)而形成的。低偏置 (<0.2 V) 结电阻 (R) 随分子长度 (s) 呈指数增加,即 R = R(0) exp(βs),其中 R(0) 是接触电阻,β 是隧道衰减因素。低聚并苯二硫醇的 R(0) 值比低聚并苯硫醇低 2 个数量级。同样,β 值为 0。对于二硫醇系列,每环 5 个 (0.2 Å(-1)),对于单硫醇系列,每环 1.0 个 (0.5 Å(-1)),这表明 β 不仅是分子骨架的一个特征,而且受化学(金属-S)触点的数量。随着单硫醇和二硫醇结的接触功函数
    DOI:
    10.1021/ja207751w
  • 作为产物:
    描述:
    2-氨基-5-溴苯甲酸亚硝酸异戊酯 作用下, 以 乙二醇二甲醚邻二氯苯 为溶剂, 反应 7.17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Ag、Au 和 Pt 触点之间基于 π 共轭齐苯硫醇和二硫醇的分子隧道结:表面连接基团和金属功函数的影响
    摘要:
    使用导电探针原子力显微镜 (CP-AFM) 结合紫外光电子测量并关联了基于寡并苯(苯、萘、蒽和并四苯)硫醇和二硫醇分子的金属-分子-金属结的隧道电阻和电子结构光谱学(UPS)。纳米级隧道结 (~10 nm(2)) 是通过接触平面 Ag、Au 或 Pt 基板上的低聚并苯自组装单层 (SAM) 与金属化 AFM 尖端(Ag、Au 或 Pt)而形成的。低偏置 (<0.2 V) 结电阻 (R) 随分子长度 (s) 呈指数增加,即 R = R(0) exp(βs),其中 R(0) 是接触电阻,β 是隧道衰减因素。低聚并苯二硫醇的 R(0) 值比低聚并苯硫醇低 2 个数量级。同样,β 值为 0。对于二硫醇系列,每环 5 个 (0.2 Å(-1)),对于单硫醇系列,每环 1.0 个 (0.5 Å(-1)),这表明 β 不仅是分子骨架的一个特征,而且受化学(金属-S)触点的数量。随着单硫醇和二硫醇结的接触功函数
    DOI:
    10.1021/ja207751w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黄药子素C 黄独素A 香紫苏内酯 降龙涎香醚 阿霉素(α-β混合物) 银线草内酯醇 辛辣木素 载脂蛋白-土霉素 萘并[2,3-c]呋喃-3(1H)-酮 萘并[2,3-c]呋喃-1,3-二酮,5,8-二甲基-(9CI) 萘并[2,3-c]呋喃-1(3H)-酮,4-(3-呋喃基)-7-羟基- 萘并[2,3-b]呋喃-4,9-二酮,2,3-二氢-2-甲基-2-苯基- 萘并[2,1-b]呋喃-2-甲酰肼 萘并[2,1-b]呋喃-2(1H)-酮 萘并[2,1-b]呋喃-1-乙酸 萘并[1,2-b]呋喃-2-醇,2,3,3a,4,5,5a,6,7,9a,9b-十氢-3,5a,9-三甲基- 萘并[1,2-b]呋喃-2(3H)-酮,3a,4,5,9b-四氢-8-羟基-3,9-二甲基-,(3R,3aR,9bS)-rel- 萘并(2,3-b)呋喃-4,9-二酮 萘[2,1-b]呋喃-2-羧酸乙酯 萘[2,1-B]苯并呋喃-10-基硼酸 荧蒽-2,3-二甲酸酐 苯并[g][1]苯并呋喃-8,9-二酮 苯并[g][1]苯并呋喃-3-酮 苯并[g][1]苯并呋喃-2-甲醛 苯并[g][1]苯并呋喃 苯并[f][1]苯并呋喃-3-酮 苯并[e][1]苯并呋喃-8-醇 苯并[e][1]苯并呋喃-1-酮 苯并[e][1]苯并呋喃 苯并[b]萘并[2,3-d]呋喃 苯并[b]萘并[2,1-d]呋喃 苯并[b]萘并[1,2-d]呋喃 苯并[B]萘并[2,3-D]呋喃-2-羟基硼酸 苯基利福平 苯基(6,7,8,9-四氢萘并[2,1-b]呋喃-2-基)甲醇 苊并[5,4-b]呋喃-4,5-二酮,7,8-二氢-3,6-二羟基-1,7,7,8-四甲基-,(8S)- 维生素K1相关化合物 红葱酚 盐(1:2)苯磺酸,2,2'-(1,2-乙烯二基)二[5-[[4,6-二(2-萘氧基)-2-嘧啶基]氨基]-,钠 白术内酯 I 珀勒内B 珀勒内A 沃拉帕沙杂质 沃拉帕沙 沃拉帕沙 沃拉帕沙 己二酸,聚合2,2-二(羟甲基)-1,3-丙二醇,1,3-异苯并呋喃二酮和2,2-氧代二乙醇,2-丙烯酸酯 岩大戟内酯B 岩大戟内酯A 密叶辛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