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azido-2-(1-pyrenyl)ethane | 930765-32-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azido-2-(1-pyrenyl)ethane
英文别名
1-(2-Azidoethyl)pyrene
1-azido-2-(1-pyrenyl)ethane化学式
CAS
930765-32-5
化学式
C18H13N3
mdl
——
分子量
271.321
InChiKey
DWGUMYDFTOAIG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2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1
  • 拓扑面积:
    14.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azido-2-(1-pyrenyl)ethaneplatinum(IV) oxide 氢气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2.0h, 以8.3 mg的产率得到2-芘-1-基乙胺
    参考文献:
    名称:
    across敏感电子跨小泡双层的传输:efficiency取代基的传输效率的依赖。
    摘要:
    通过嵌入在囊泡双层中的pyr衍生物的驱动,从囊泡双层中的内能电子传输从内部水池中的抗坏血酸盐(Asc-)到外部水溶液中的甲基紫精(MV2 +)。MV2 +还原的初始速率取决于the环的取代基。通过亚甲基短链与the环相连的亲水性官能团充当电子传输的敏化剂。使用(1-吡啶基)链烷酸(1a-c)作为敏化剂的机理研究表明,电子传输主要是由Asc-对the的单重激发态进行还原性猝灭而引发的,并通过涉及电子之间交换的机理进行located位于囊泡双层的内部和外部界面。
    DOI:
    10.1039/b609507k
  • 作为产物:
    描述:
    2-(1-pyrenyl)ethyl mesylate 在 sodium azid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43.0h, 生成 1-azido-2-(1-pyrenyl)ethane
    参考文献:
    名称:
    across敏感电子跨小泡双层的传输:efficiency取代基的传输效率的依赖。
    摘要:
    通过嵌入在囊泡双层中的pyr衍生物的驱动,从囊泡双层中的内能电子传输从内部水池中的抗坏血酸盐(Asc-)到外部水溶液中的甲基紫精(MV2 +)。MV2 +还原的初始速率取决于the环的取代基。通过亚甲基短链与the环相连的亲水性官能团充当电子传输的敏化剂。使用(1-吡啶基)链烷酸(1a-c)作为敏化剂的机理研究表明,电子传输主要是由Asc-对the的单重激发态进行还原性猝灭而引发的,并通过涉及电子之间交换的机理进行located位于囊泡双层的内部和外部界面。
    DOI:
    10.1039/b609507k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riazolium-promoted highly selective fluorescence “turn-on” detection of fluoride ions
    作者:Jihee Cho、Illan Kim、Jong Hun Moon、Hardev Singh、Hyo Sung Jung、Jong Seung Kim、Jin Yong Lee、Sanghee Kim
    DOI:10.1016/j.dyepig.2016.05.005
    日期:2016.9
    synthesized and their binding capabilities for anion recogni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probes showed different fluorescence behavior in response to fluoride (F−) ions. The probe bearing a triazolium moiety, displayed a high selectivity towards F− ions via CH⋯F− hydrogen bonding interaction and de-protonation that was accompanied by fluorescence “turn-on”. Further,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were
    通过(I)催化的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CuAAC)反应,合成了新的pyr附加的基于三唑和三唑鎓的荧光探针,并研究了它们对阴离子识别的结合能力。探针响应于化物(F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荧光-离子)。探针带有三唑基部分,显示朝向F A高选择性-离子经由Ç ħ⋯˚F - “接通”氢键相互作用和去质子化的是伴随着荧光。此外,1 H NMR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为实验观察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