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4a,5-tetrahydrophenanthridin-6(10bH)-one | 1293990-80-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4a,5-tetrahydrophenanthridin-6(10bH)-one
英文别名
2,4a,5,10b-tetrahydro-1H-phenanthridin-6-one
1,2,4a,5-tetrahydrophenanthridin-6(10bH)-one化学式
CAS
1293990-80-3
化学式
C13H13NO
mdl
——
分子量
199.252
InChiKey
QZGAWOCVZAAUIL-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1
  • 拓扑面积:
    29.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N-(pivaloyloxy)benzamide1,3-环己二烯dichloro(pentamethylcyclopentadienyl)rhodium (III) dimercesium acetat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16.0h, 以77%的产率得到1,2,4a,5-tetrahydrophenanthridin-6(10bH)-one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内氧化剂进行铑 (III) 催化的杂环合成:改进的反应性和机理研究
    摘要:
    可作为内部氧化剂的导向基团最近已被证明有利于进行 CH 官能化的金属催化的杂环合成。根据我们最近报道的铑(III)催化氧化还原中性异喹诺酮合成,我们在本文中介绍了一种更具反应性的内部氧化剂/导向基团的开发,该基团可以促进在室温下形成多种异喹诺酮,同时采用低催化剂负载量(0.5 mol%)。与之前报道的氧化铑 (III) 催化的杂环合成相比,新条件首次允许使用末端炔烃。此外,还表明使用包括乙烯在内的烯烃代替炔烃会导致 3,4-二氢异喹诺酮在室温下形成。这个新系统的机理研究表明,相对于先前报道的条件,催化循环的周转限制步骤发生了变化。现在提议将协同金属化-去质子化 (CMD) 作为周转限制步骤。此外,在该系统上进行的 DFT 计算与逐步 CN 键还原消除/NO 键氧化加成机制一致,以提供所需的杂环。发现计算强调的概念与实验结果一致。在该系统上进行的 DFT 计算与逐步 CN 键还原消除/NO
    DOI:
    10.1021/ja201143v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