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6-formyl-4-iodo-2-methoxy-3-(methoxymethoxy)benzoate | 1622104-34-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6-formyl-4-iodo-2-methoxy-3-(methoxymethoxy)benzoate
英文别名
——
methyl 6-formyl-4-iodo-2-methoxy-3-(methoxymethoxy)benzoate化学式
CAS
1622104-34-0
化学式
C12H13IO6
mdl
——
分子量
380.136
InChiKey
HLVPQCGIWBFVB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8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7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71.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methyl 6-formyl-4-iodo-2-methoxy-3-(methoxymethoxy)benzoate三氟甲磺酸异丙基溴化镁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lithium hexamethyldisilazan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醚乙基苯乙腈 为溶剂, 反应 4.41h, 生成 methyl 6-{(E)-2-[(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3-methoxy-3-oxoprop-1-en-1-yl}-4-[dimethyl(phenyl)silyl]-4',7',8,9'-tetramethoxy-5',8'-dioxo-5',8'-dihydro-3'H-spiro[chroman-2,2'-naphtho[2,3-b]furan]-7-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走向 γ-Rubromycin:模型研究、C3 构建块的开发以及 4'-Silyl-γ-rubromycin 的合成
    摘要:
    人端粒酶抑制剂 γ-红霉素属于一类天然产物,其特征是罕见的 [5,6]-双苯并缩酮核作为其中心结构基序。这些支架也被称为“芳香螺酮”,对全合成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通过酸介导的 spiroketalization 事件的理想方法要求很高,因为这种转变很容易受到多环系统上即使是轻微的电子变化的影响。在这里,我们报告了我们对这类天然产物的策略,这导致了电子平衡的螺酮缩酮前体的鉴定,并最终以外消旋形式制备了非天然的 4'-甲硅烷基取代的 γ-红霉素衍生物。在这项研究过程中,
    DOI:
    10.1002/ejoc.201601224
  • 作为产物:
    描述:
    香草醛 在 tetramethylammonium dichloroiodate(I) 、 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N,N-二异丙基乙胺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0h, 生成 methyl 6-formyl-4-iodo-2-methoxy-3-(methoxymethoxy)benz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走向 γ-Rubromycin:模型研究、C3 构建块的开发以及 4'-Silyl-γ-rubromycin 的合成
    摘要:
    人端粒酶抑制剂 γ-红霉素属于一类天然产物,其特征是罕见的 [5,6]-双苯并缩酮核作为其中心结构基序。这些支架也被称为“芳香螺酮”,对全合成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通过酸介导的 spiroketalization 事件的理想方法要求很高,因为这种转变很容易受到多环系统上即使是轻微的电子变化的影响。在这里,我们报告了我们对这类天然产物的策略,这导致了电子平衡的螺酮缩酮前体的鉴定,并最终以外消旋形式制备了非天然的 4'-甲硅烷基取代的 γ-红霉素衍生物。在这项研究过程中,
    DOI:
    10.1002/ejoc.20160122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Convergent Total Synthesis of the Telomerase Inhibitor (±)-γ-Rubromycin
    作者:Michael Wilsdorf、Hans-Ulrich Reissig
    DOI:10.1002/anie.201400315
    日期:2014.4.22
    The total synthesis of the human telomerase inhibitor γ‐rubromycin in its racemic form was accomplished in 3.8 % overall yield. The key feature of this synthesis is an efficient acid‐catalyzed spiroketaliz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iroketal core. The required electronically well‐balanced spiroketal precursor was obtained by the convergent assembly of a naphthyl‐substituted aldehyde, an α‐
    外消旋形式的人类端粒酶抑制剂γ-鲁布霉素的总合成以3.8%的总收率完成。该合成的关键特征是有效的酸催化螺环缩合反应,以构建螺环缩合核心。通过将基取代的醛,α-甲氧基烯丙基-γ-甲硅烷基取代的膦酸酯作为中心C 3结构单元和高度官能化的芳基格氏试剂的会聚组装,获得所需的电子平衡的螺环酮前体。另一个关键特征是异香豆素部分的后期构建和同时的原甲磺酰化作用,从而提供了已知的γ-鲁布霉素的甲基芳基醚保护的前体。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