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benzyloxy)-4-phenylquinolin-2(1H)-one | 1072810-18-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benzyloxy)-4-phenylquinolin-2(1H)-one
英文别名
4-Phenyl-1-phenylmethoxyquinolin-2-one
1-(benzyloxy)-4-phenylquinolin-2(1H)-one化学式
CAS
1072810-18-4
化学式
C22H17NO2
mdl
——
分子量
327.382
InChiKey
XYWVZXLXQKCJB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2
  • 重原子数:
    25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5
  • 拓扑面积:
    29.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N-(benzyloxy)-3,3-diphenylacrylamide双氧水sodium acetate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95%的产率得到1-(benzyloxy)-4-phenylquinolin-2(1H)-one
    参考文献:
    名称:
    碘介导的分子内CH键酰胺化反应实现4-芳基-2-喹诺酮衍生物的无金属合成
    摘要:
    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无金属的4-芳基-2-喹诺酮衍生物,利用碘介导的3,3-二芳基丙烯酰胺的分子内CH酰胺化反应为关键步骤。任一芳环中的吸电子或给电子取代基对反应过程都显示出很小的影响。然而,已经发现二芳基烯烃部分的存在对于反应的成功至关重要。该反应以非常好的收率进行,并且适用于多种底物。此外,该方法克服了与金属介导的方法相关的一些困难,例如区域异构产物的形成和E-Z异构化。我们提出了一种机制,该机制涉及就地生成次碘酸作为正碘的来源。
    DOI:
    10.1002/adsc.20190053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andem-type Pd(ii)-catalyzed oxidative Heck reaction/intramolecular C–H amidation sequence: a novel route to 4-aryl-2-quinolinones
    作者:Kiyofumi Inamoto、Junpei Kawasaki、Kou Hiroya、Yoshinori Kondo、Takayuki Doi
    DOI:10.1039/c2cc30600j
    日期:——
    A novel catalytic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4-aryl-2-quinolinones is reported. The process involves two mechanistically independent, sequential Pd(II)-catalyzed reactions--the oxidative Heck reaction and the intramolecular C-H amidation--both of which smoothly proceed in the presence of a single catalytic system in a one-pot manner.
    报道了一种合成4-芳基-2-喹啉酮的新型催化方法。该过程涉及两个机械独立的,顺序的Pd(II)催化反应-氧化Heck反应和分子内CH酰胺化反应-两者均在单个催化系统的存在下以一锅法顺利进行。
  • Synthesis of β-, γ-, and δ-Lactams via Pd(II)-Catalyzed C−H Activation Reactions
    作者:Masayuki Wasa、Jin-Quan Yu
    DOI:10.1021/ja807129e
    日期:2008.10.29
    Pd(II)-catalyzed intramolecular amination of Sp(2) and Sp(3) C-H bonds are develop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CuCl2 and AgOAc as the oxidant. The reaction protocol tolerates the presence of a double bond in the substrates. This catalytic reaction provides practical access to a wide range of beta-, gamma-, and delta-lactams.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