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放线菌素D的两个不同的四环发色类似物通过将放线菌素D中的两个发色DNA结合功能(即2-氨基和3-氧代)结合到1,4-恶嗪-2-酮或恶唑环系统中而合成。第三类似物在恶唑类似物的C-8处具有额外的醌功能。在所有类似物中,母体抗生素的肽内酯的化学完整性均保持不变,但其立体化学改变。该类似物被设计为放线菌素D的三环活性类似物或放线菌素D本身的运输修饰的前药形式。所有类似物都具有比AMD弱几倍的细胞毒性。它们对细胞外DNA也没有结合亲和力。尽管如此,第一和第三系列的类似物显示出改善的抗肿瘤活性(P388白血病,CDF1小鼠)。实际上,在恶嗪酮环的C-3位或8-氧代-8H-恶唑环的C-2位具有苯基取代基的这些类似物中的两个具有最高的抗肿瘤作用。大多数类似物在比放线菌素D更大的剂量范围内具有活性,并且在体外对人淋巴细胞白血病(CCFR-CEM)细胞的细胞毒性低6至16倍。具有最显着的抗肿瘤活性的类似物是